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计委关于加快广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意见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计委关于加快
 广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意见的通知
 (穗府办[2004]18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市计委《关于加快广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计委反映。

                       二00四年三月十四日

          关于加快广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市计委2004年2月16日)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实现市委提出的建设“文化广州”的目标,根据市政府《关于广州市加快文化事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穗府[2003]12号)精神,现就加快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文化设施的现状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与日俱增。近年来,广州在加强原有文化设施维护、管理的基础上,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增加。1996年以来,广州地区先后投资约20亿元,建成了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日报印务中心、广州电台、广州芭蕾舞团团址、红线女艺术中心、广州市艺术学校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完成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山纪念堂的装修和粤剧团、杂技团、歌舞团、木偶团等团址的改造,展开了对南越王宫署遗址的挖掘及保护工程,并正式启动了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市现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文化站161个,公共图书馆15个,出版社18家,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5座,博物馆、纪念馆25个。
  随着公共文化设施的逐步配套,城市文化形象的明显改善,广州文化产业及相关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已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以广州日报、新华书店、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文化体育娱乐为先导的文化产业群。广州报业集团发展成拥有12家子报、3家刊物、1家出版社和1个网站的大型报业集团,净资产达30多亿元。2002年,《广州日报》日发行165万份,广告经营额15.06亿元,连续9年居全国同行首位,总收入18亿元。广州购书中心去年销售收入2.4亿元,自开业以来已完成销售收13亿元。广州电视台覆盖半径100公里,收视人口超过3000万人,广告收入超过4.3亿元。广州有线电视系统拥有113万联网用户,可传送36套传统节目。全市各类艺术团体演出1943场,演出总收入796万元,观众314.5万人次。城市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同时也促进了以岭南文化为内核的广州旅游业的发展,2002年广州城市接待旅游人数达79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504.89亿元,旅游业增加值156.52亿元,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21%。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广州文化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仍然不能适应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缺乏一批高起点、能体现大都市特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目前广州市虽然已拥有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芭蕾舞团团址等档次较高的文化设施,但作为区域性的文化中心,还缺乏一批独具特色、规模较大、设备先进、品位高雅、功能完善、能够体现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文化设施。
  二是文化基础设施数量少、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广州图书馆藏书人均拥有量少;广州市的影剧院、书店,大部分是二、三十年代的旧建筑物,且绝大部分集中在老城区。文化基础设施不足和布局不合理制约了广州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岭南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广州有丰富的文物资源,特别是拥有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黄埔军校旧址等历史古迹亮点,由于受到展览馆面积狭小、库房面积不足、景点分布零散等因素影响,无法展示岭南地方特色的人文历史,也无法展现广州千年古城的魅力。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
  根据广州的发展战略和定位,遵循“城市发展以文化论输赢”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广州”的目标,确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布局、数量和规模。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分段实施的要求,合理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文化项目,调动全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对全市文化基础设施进行规范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使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发展事业达到一个新水平,强化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