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
 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粤发[2004]7号)


各地级以上市党委、人民政府,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省各人民团体,中直驻粤各单位: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00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实现,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统揽全局,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发展方向,以增强城镇要素集聚能力、完善城镇功能为关键环节,走大中小城市与中心镇协调发展的有广东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发展方向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按“五普”统计口径,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65%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80%左右。到2010年,本省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生活就业约830万人。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三大目标。
  (一)生产发展。
  ——提高经济总量与经济运行质量。2010年,全省GDP超过2万亿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人均GDP达28600元(约3450美元),其中珠江三角洲人均GDP,不低于58100元(约7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低于45%,其中珠江三角洲不低于50%。
  ——经济国际化水平增强。2010年,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GDP总量)不低于150%,国际投资开放度(实际利用外资/GDP总量)不低于15%。
  (二)生活富裕。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住房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低于6200元;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34.7%,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4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
  ——社会成员充分享受城镇文明。201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不低于60%,城镇劳动者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不低于50%;逐步实现本地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同等享受政治权利、义务教育及各类公共服务。
  ——公共设施配套完善。2010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人均年生活供电量不低于600千瓦时,民用燃气普及率100%,每万人医院床位数不低于30。
  (三)生态良好。
  ——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2010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总人口控制在8500万人以内;形成比较完善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
  ——合理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提高绿地率。2010年,耕地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不低于18%;区域绿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保持在30%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
  ——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综合利用率。2010年,万元产值(GDP)能耗0.66吨标准煤;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4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分别不低于80%和60%。
  ——加强环境治理能力,改善生态环境。2010年,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全省环境综合指标达85分以上,其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城镇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的达标处置率分别达到55%和30%,医疗废物集中达标处置率达到80%;设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
  三、发展任务
  (一)优化资源的空间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集约发展。
  1、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集约发展态势。
  以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东西两翼城镇密集区、粤北城镇点轴发展区为主要聚集区域,以珠江三角洲中部(广州、佛山)、东岸(深圳、东莞、惠州)、西岸(珠海、中山、江门)都市区和东翼潮汕都市区、西翼湛茂都市区、北部山区韶关都市区等六大都市区为核心,各级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增长极,交通运输主干线为依托轴,全面强化城镇集聚与辐射能力,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
  ——提升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综合竞争力,构建中部、东岸、西岸三大都市区。要着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突出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为先导的高新技术,做大做强电器机械、石油化工、汽车等产业。充分发挥在招商引资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积极通过技术引进、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提升整个工业发展水平。大力推进金融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和科研教育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发展东西两翼城镇密集区。东翼城镇密集区以潮汕都市区为核心,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侨乡优势,发展以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成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华南地区重要的城镇密集区之一。西翼城镇密集区以湛茂都市区为核心,作为我省沟通大西南、海南的桥梁,要重点发展海洋产业,整合区域资源,做强做大石化生产基地。
  ——扶持北部山区。重点发展韶关都市区和清远、梅州、河源、云浮等中心城市,培育乐昌、南雄、连州、兴宁、罗定、龙川等“门户”城市和一批中心镇,带动北部山区发展。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加强北部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资源开放、贸易、技术开发、加工装配、资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同时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自然环境保护,强化山区作为全省生态屏障的战略地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