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沿江地区综合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能源电力、造纸、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关键技术集中力量组织研究开发,并将研发成果及时应用于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构建良性互动的“产业链”,尽快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
(四)充分发挥古城区的独特优势,优化城区产业布局。抓住产业布局调整机遇,重点发展服务业,着力培育“一街一特色”、“一域一行业”的优势块状经济,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性、公共性服务产品;在商务商贸、旅游会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和文化教育等五大服务业领域寻求突破性发展;创业园、科技园、私营外贸企业创业园等创业、再就业载体,要着力集聚“袖珍型”高科技产业,形成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新格局。
(五)优化整合市场资源,推动民营从业者的角色转变。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有力支持”的思路,鼓励现有粗放型市场向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化市场转型;鼓励现有以零售为主的工业品市场,通过合并、转业、置换、加盟连锁等形式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鼓励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发展;严格控制同一区域内同类市场的重复建设及老城区内一般性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催化作用,推动民营从业者由商贸经营者向实业经营者转变。
(六)鼓励外地民营企业来我市投资办企业,参与各类载体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可为外地来苏投资的民营企业设立专业型、特色型的工业团地。
(七)完善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的基础设施、商务环境和配套服务,不断提升现有载体功能。重点民营工业团地基本达到:区域内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环境优美,管理科学,实现清洁文明生产,通过ISO14000体系和ISO9000体系认证。重点民营工业团地、科技园、私营外贸企业创业园、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要对入园企业在注册登记、项目申报、出口退税、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高效服务,为民众创业、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商务环境。对各级各类开发区进行整合、提升,加强资源集聚、产业集群,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增强其吸引力、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八)整合土地资源,支持载体建设。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实施联合投资、建设标准厂房、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投资额,充分发挥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最大效能。通过采取限期开发、回收土地使用权、存量土地置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民营经济持续发展腾出空间,创造条件。在土地使用方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载体建设,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集约用地要求、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国土管理部门要优先落实用地计划,搞好用地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