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人的决定

  继续推进奶业兴市战略。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推进奶牛小区标准化建设,通过小区、牧场园区的养殖大户辐射带动养殖小户。全市规划兴建50个牧场园区,占地规模在35000亩左右。加大奶业建设科技含量,加快奶牛品种改良和胚胎移植速度,引进高产优质品种,提高奶牛单产。加快奶牛服务体系建设,每一个乡和养殖小区要建设完善一处集饲草料供应、品种改良、疫病防治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从2004年开始,呼市和各旗县区必须逐步建立奶业发展风险基金,抵御化解奶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到2007年,奶业产值要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加工增收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紧紧围绕乳、肉羊、草、专用玉米、马铃薯、蔬菜等六大主导产业,大力扶持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不断壮大;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中型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使其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
  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及其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种子工程”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良种选育、扩繁、推广体系,提高良种覆盖率。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它中介组织。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都要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利益分配、监督约束和风险防范机制,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产品流通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的能力。
  (三)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减人增收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兴办劳动密集型农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农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增加就业岗位,使农民由单一的农业劳动者转变为二、三产业的生产者,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和分化。
  推进城镇化进程。改革和完善户籍管理制度,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重点要放到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集聚人口。加快劳务输出。要加强劳务输出管理体系建设,尽快形成运转高效的劳务输出组织服务网络。各旗县区要对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劳动力资源储备库。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发展和规范农民工劳务中介组织,保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因地制宜规划、实施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合理培育和开发主导产业,确保迁出区绿起来、迁入区富起来。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把扶贫项目和措施落实到村到户,解决好贫困户的稳定脱贫问题,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农民增收。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