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的目的是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市要按照国家确定的“统一规划、加强领导,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加快“两网一站”即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和综合门户网站的建设。同时重点启动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金税、金融监管(含金卡)、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金农、金质、金水、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等12个重点业务系统工程。电子政务建设重点是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分割,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具体工作将由市属各部门按《我市电子政务工作的安排意见》分解任务、责任到家、落实措施、分步实施、统一步调、协同配合,在今明两年内完成。
(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工作。在政府宏观政策的鼓励引导下,使大中企业逐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体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伊利、蒙牛、仕奇等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为龙头,带动我市各类企业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政府宏观指导、整体规划和市场监管的功能。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要注重逐步建立和完善CA认证体系、信用制度、法律环境等电子商务的必要环境,同时,鼓励金融、物流等企业尽快完善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和物流配送体月等,最后达到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共同打造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体系,进一步拓宽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政府在条件具备时,带头开展网上商务活动,引导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三)加快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市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必要的投资支持,发挥周边旗县区的积极性,迅速建成覆盖全市各旗县区的农村牧区信息网络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农牧业生产、农畜产品销售和农民素质提高,提供及时、方便、准确和有效的信息服务,以信息化带动农牧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近期,以托县现有农牧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为示范,推广铺开我市农牧业信息网的建设工作,一期工程将网络从托县已覆盖的5个乡镇拓展到全部乡镇,二期工程推广到其他旗县。
(四)积极推进城市信息化,加快“数字呼和浩特”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一切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领域的应用,推进城市信息化,打造“数字呼和浩特”。在建成覆盖全市、相对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GPS)和宽带IP城域网的基础上,以教育、文化、公安、交通、卫生、体育、民政、社保、新闻、出版以及社区等领域为主干,积极推进我市城域信息网建设。近期内,首先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出发,政府适当扶持,并充分考虑到城市资源的公共服务性、对外开放性、社会资源共享性和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建设好我市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域网系统。在这两大系统支撑下,整合我市各部门、各单位资源,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做为“数字呼和浩特”的示范工程:一是由市信息办组织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支持,以交警指挥信息系统和相关城市管理运营系统为实施试点,推行“一卡通”服务;二是对新开工及在建的城建项目,要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强制要求增加信息化建设内容,并抓好论证、审核、立项、报批等管理工作,从基础网络入区、入楼、入户工程抓起,逐步形成城市公共信息化服务环境;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全市所有重要公共场所,建立计达100个“城市通”、“信息亭”的便民服务政务公开信息系统,使各类政务信息资源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政府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