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好以扩大良种种植面积为重点的农业技术推广。为实现杂交水稻1000万亩和杂交玉米1000万亩的种植面积,农业部门要确保供应杂交水稻良种1100万公斤,杂交玉米良种1400万公斤。各级农技部门要继续推广和普及水稻旱育稀植、玉米育苗移栽、平衡配套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成熟技术。增加对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的投入,加大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繁育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普及推广力度,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率。
(五)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土地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土和提高现有“坡改梯”工程质量为重点,按照人均建成0.5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要求,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加强“三小”水利设施建设,完善排灌设施,增强抗旱抗灾能力,切实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以粮食主产区和农产品优势产区为重点,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抓紧新建一批骨干水利工程,抓好病险水库治理和各种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系统各部门的资金要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倾斜。
(六)抓好春耕生产和农作物田间管理。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抓好春耕生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工作责任,加大督查力度,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抓好作物的田间管理,认真做好小麦、油菜的追肥、除草、清沟排渍和防治病虫害工作,确保小麦、油菜丰收;马铃薯出苗后,要适时中耕施肥和除草培土;夏收作物和马铃薯成熟后要适时收获,为玉米生长和水稻栽插创造条件。要正确处理好粮食和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作物总的播种面积,满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长的需要。要切实搞好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测的准确率,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减轻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危害。要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抓住防治时期,及时组织防治,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一)认真做好当地粮食收购和省外采购的组织工作。为实现粮食供需平衡,必须立足本地,多收多购,确保2004年省内市场收购65万吨粮食。各地要认真做好本地区退耕还林等粮食供需平衡测算,根据粮食需求情况制定好粮食收购和调运计划。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实行工效挂钩,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收购粮食的积极性;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顺应市场变化,改变收购方式,实行灵活的价格策略,改季节性收购为常年常时收购,改坐等收购为预约收购、上门收购;要主动加强与粮食主产区衔接,适时、适量从省外调入粮食。农业发展银行要根据粮食部门制定的粮食收购和调运计划,按照市场价格及时足额提供贷款,确保资金供应。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地、县分级负担退耕还林粮食调运费的政策,并根据粮食调入数量、运距远近,及时核拨调运费用。铁路、交通部门要将粮油调运列为运输重点,优先安排,保证运输。物价部门要加强对铁路、交通运输收费的检查监督,严肃查处乱涨价、乱收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