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款规定的收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六条 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行政复议文书留置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第八十七条 直接送达行政复议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八条 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受送达人是被监禁的人的,通过其所在监所或者劳动改造单位转交。
受送达人是被劳动教养的人的,通过其所在劳动教养单位转交。
第八十九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的,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十一章 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和监督
第九十条 被申请人应当自觉、全面地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被申请人对行政复议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有关上级行政机关提出,但不影响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发出《责令履行通知书》,责令其限期履行;逾期仍不履行的,书面建议监察部门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九十一条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申请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诉,由行政复议机关依照
《行政复议法》第
三十二条第二款及本规定第九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限期履行。
第九十二条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维持或者变更决定的,申请人及第三人应当履行。申请人及第三人拒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属于维持的,由被申请人依法强制执行,被申请人依法无权强制执行的,由被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属于变更的,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行政复议机关依法无权强制执行的,由行政复议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九十三条 行政复议机关对本机关已经生效的行政复议决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依法需要纠正的,应当由本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已经生效的行政复议决定,发现确有错误并依法需要改正的,可以责令下级行政机关限期改正。
第九十四条 行政复议机关改变本机关已经生效的行政复议决定的,应当重新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并送达各方当事人。
第十二章 行政赔偿
第九十五条 行政赔偿纠纷案件,申请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被申请人有权提供不予赔偿或者减少赔偿数额的证据。
第九十六条 赔偿请求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赔偿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首先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违法予以认定。
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适当,作出维持决定的,应当一并作出不予赔偿的决定并说明不予赔偿的理由。
行政复议机关对依法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行政赔偿事项的具体处理决定可以一并作出,也可以在行政复议机关就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作出决定后,由同一审查组织继续审查后作出。
第九十七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违法集资、没收财物、征收财物、摊派费用以及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
第十三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复议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有违反
《行政复议法》和本规定的行为的,有权向有关的主管行政机关和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举报。接受举报的单位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发现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或下级人民政府有违反
《行政复议法》和本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理建议。其他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机构发现下级行政机关有违反
《行政复议法》及本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向其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提出处理建议应当制作《行政复议违法行为处理建议书》,并连同处理建议所依据的有关材料一并移送接受处理建议的机关。
接受处理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合理期限内作出处理,并自处理结果作出之日起十日内告知提出建议的行政复议机构。
第九十九条 行政复议机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
《行政复议法》第
三十四条的规定,由主管行政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