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须水~侯寨次危险地段
为西部岗丘、倾斜平原以崩滑为主的次重点防治区。行政区域系中原区须水镇、二七区侯寨乡一带,面积约75k㎡。崩塌、滑坡较为发育,地裂缝次之,局部地下人防工程存在潜在隐患。该地段紧邻郑州市区,厂矿村镇众多,人口密集,郑少洛高速公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四环道路、西南绕城高速公路等从该段通过。无缘真公禅师塔、原武温穆王墓等文物及常庄水库、尖岗水库位于该段。
除以上十处危险区外,各县(市)、区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隐患区(点),主要是位于山区的采石场崩塌(滑坡)及河流水系附近分布的煤矿采空区、塌陷区等,也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同时,各县(市)、区还要注意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区(点)。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切实搞好我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根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编制了《郑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15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专业队伍指导”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必要的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加强监测及预警预报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完善的领导责任制。坚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主管、各司其职”原则,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乡镇政府和具体单位,各县(市)、区和乡(镇)、村要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具体责任人。各县(市)、区要在6月15日前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重点危险区要进行登记、建卡,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建立预警系统,制定防灾应急预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第45号令)的有关要求,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巡查、预报、速报等。四项制度。值班电话务于5月底前报市国土资源局防灾督察联络组,联系电话:8810550(节假日、夜间值班电话:8981574)。市政府将不定期组织检查或抽查各单位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巡查等“四项制度”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