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杭州市200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失效]

  (四)灾害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半年。由于去年我市梅(台)汛期降雨偏少,因此去年的春季降雨成为我市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据统计,在去年发生的10起地质灾害中,发生时间在1月的1起,2月的2起,3月的3起,4月的2起,6月的2起。
  二、200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执行情况
  2003年,全市各级政府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县(市)进一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分队。各区、县(市)政府及有关责任部门认真贯彻执行200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加强对重要地质灾害点的巡查和监测,积极组织对重点地质灾害点的勘查治理,使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据统计,去年全市各级共组织巡查577组次,参加人员1962人次;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2280份,在各类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牌500余块,发布灾害预报88次;完成各类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72个,筹措地质灾害勘察治理资金2700余万元,开展地质灾害勘察治理项目31个。
  三、2004年全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市有关部门对2004年气象趋势分析,2004年我市天气情况与常年基本相同,但仍属枯水年份;梅汛期相对缩短,降雨可能相对集中。由于受去年干旱天气的影响,今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可能超过去年。经初步分析判断,2004年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集中在4—7月梅汛期和8—10月台汛期这两个时间段。地质灾害的发生类型仍将以山区浅表层风化残坡积土层和碎石滑坡以及各种原因的劈坡导致岩土体失衡而诱发的边坡崩塌为主,地表泾流急速汇水造成的泥石流也可能有少量发生。
  四、2004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
  (一)重点地区: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我市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质环境脆弱且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大的山地丘陵区,大部分易发区域与村镇建设和公路建设关系密切。结合历年各区、县(市)上报资料中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和强度,经综合分析预测,地质灾害易发的重点地区为:淳安县宋村乡、唐村镇、严家乡、威坪镇、千岛湖镇、富文乡及环湖公路;建德市下包乡、石屏乡、大同镇、凤凰乡、新安江街道、杨村桥镇;临安市岛石镇、新桥乡、马啸乡、清凉峰镇、高虹镇、昌化镇;桐庐县桐庐镇、横村镇、莪山乡、旧县镇、钟山乡、歌舞乡;富阳市洞桥镇、万市镇、胥口镇、新登镇、绿渚镇、常绿镇、富春街道;萧山区义桥镇、进化镇、楼塔镇;余杭区余杭镇、中泰乡、百丈镇、黄湖镇;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区龙坞镇及已关闭的露天矿山;市、县、乡公路沿线和削坡建房及易发区内未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程建设区域。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