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基”攻坚实施规划(2004-2007年)》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4]4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扶贫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基”攻坚实施规划(2004-2007年)》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基”攻坚实施规划(2004-2007年)
(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财政厅、
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4年4月15日)
根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的通知》(国办发[2004]20号)、《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布置编制“两基”攻坚(2004—2007年)实施规划的通知》(教财[2004]6号)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意见》(桂政发[2003]59号)文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区41个尚未实现“两基”的县扎实做好工作,确保全区到2007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订《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基”攻坚实施规划(2004—2007年)》。
一、提高认识,打好“两基”攻坚战
我区实施“两基”攻坚,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解决我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措施。对于普遍提高我区劳动者素质、缩小我区与其他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对于维护我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从2004年起到2007年,要切实把“两基”攻坚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确保我区“两基”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我区的“两基”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98年全区扫盲工作通过国家验收达标,有69个县、市、区实现“普九”达标。但是,到2002年底止,我区还有41个县未实现“普九”,攻坚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任务非常艰巨。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1%,我区仅为7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还有372个县(市、区)尚未实现“两基”达标,人口8300多万,其中我区就有41个县(市、区),人口1360万,分别占11.02%和16.39%;全区扫盲工作虽然达到了国家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标准,但青壮年文盲的总数仍然较大,为21.53万人,其中15--24周岁文盲2.99万人,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年,我区仅有6.7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年。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区尚未实现“两基”目标的41个县(市、区)中,有26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63.41%,有12个是原区定的贫困县,占29.27%;有11个是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县,占26.83%,其他县绝大部分是壮族聚居县;6个是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县,占14.63%;10个是左右江革命老区县,占24.39%。这些县在“两基”攻坚中所面临的困难,一是经济发展落后,县级财政十分困难。41个“两基”攻坚县中基本都属“吃饭”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其中有10个县(占24.39%)财政拨付给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为零,7个县(占17.07%)财政拨付给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仅为10元左右;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简陋,宿舍、饭堂等基本的寄宿条件严重短缺,有些学校甚至连饮水都尚未解决,许多学校没有实验室、教学仪器等基本教学设施,学生“进不来”,入学率低。二是教育发展水平低,基础薄弱。各县初中毛入学率平均为88.53%,最低的县仅为61.32%,比国家标准低33.68个百分点。三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全区216万贫困户、800万贫困人口,大多数集中在这些县,预计有40万多贫困生,其家庭难以承担杂费、课本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每年有4万初中生因生活困扰而辍学,辍学率6.47%,比国家标准高1倍多,普及程度难以达标,贫困学生亟待资助才能留得住。四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对教育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绝大多数攻坚县地处边远山区和边境地区,人口居住分散,学校布局设点多,校均学生数少,而且70%左右的初中生和30%左右的小学生需要寄宿,教育成本高,目前的低投入难以解决基本的办学条件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五是教师和校长的整体素质偏低,现有的教育教学水平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和巩固“普九”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