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小型企业初步实现综合应用与管理信息化。中小型企业全部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中,60%以上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应用财务管理系统、MIS、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CAD/CAM),部分企业应用EC;普及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利用外部资源逐步提高信息管理能力。
运用数据信息标准化技术,推动商贸企业经营连锁化、配送自动化;利用行业公共技术平台,构筑中小企业产品营销信息网络和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电子商务水平。
(三)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突破若干领域。突出发展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中渗透性强,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具有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点产品和产业链配套短缺产品。加快发展计算机、光电子和通信设备、数字视听产品、微电子和基础元器件,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产业。
(四)建设一批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在工商领域重点行业建立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包括行业企业和产品数据库、行业产品和技术配套信息网等),初步建立电子交易平台,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提供行业咨询、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商,形成与我市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三、工作重点
(一)在工商领域重点企业中全面推行财务、采购和营销管理的信息化。
1.推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通过企业内部统一财务管理软件,确保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真实性;利用信息化手段落实目标成本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落实预算管理。
2.推行企业采购管理信息化。通过网络广泛收集市场物价和质量信息,比质比价,努力实现网上招标采购,防止“暗箱操作”,堵塞采购漏洞,降低成本,确保质量。实现采购过程的公开、透明和有效制衡。
3.推行企业营销管理信息化,大力推进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对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客户需求、市场变化等信息即时响应,规范企业的营销管理,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二)在工业领域重点行业中全面实施企业产品研制、生产流程和市场服务信息化。
1.电子信息行业。以计算机及软件、光电子和通信设备、数字视听产品、微电子和基础元器件等产品制造企业为重点。鼓励支持重组企业生产经营流程,逐步建立起与资源计划系统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监控生产经营全程,合理利用资源,增强企业应变和竞争能力。鼓励支持依托电子商会和电子、计算机、软件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立覆盖本市乃至更广地域的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