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水利局负责落实。
8.十件实事之六:改造、新建农村公路100公里。
由市交通局负责落实。
9.十件实事之七: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10万平方米。
由市教育局、财政局负责落实。
10.十件实事之八:建设郑州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6县(市)、上街区建立分中心,每个乡镇卫生院设立急诊科,形成覆盖全市的医疗紧急救援网络体系。
由市卫生局、财政局,6县(市)、上街区政府负责落实。
11.十件实事之九:向社会提供经济适用房40万平方米;“双困”家庭实行廉租住房制度。
由市房管局负责落实。
12.十件实事之十:完成沿黄风沙源生态治理造林10万亩。
由市林业局、惠济区政府负责落实。
二、关于发展工业经济工作
1.围绕把郑州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做强做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100家工业企业增收增效。以中铝河南分公司、郑煤、郑铝、登电、豫联等企业为主体,加快大型铝工业项目和能源项目建设,拉长煤电铝产业链条,促进铝产品结构升级。以宇通、日产、少林、红宇等企业为主体,促进汽车工业升级换代、做强做大。加大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力度,提高汽车工业零部件配套能力。加快新烟、郑烟集团和三全、思念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尽快建成国内重要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以郑纺机、郑煤机等优势企业为主导,整合装备制造业。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为方向,对纺织工业实施调整升级,加快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生产基地建设,拉长纺织工业链条。
由市经贸委、计委、外经贸局、商业局、烟草局,嵩岳集团,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2.积极培育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制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尽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依托国家863软件孵化基地、安飞集团,建设芯片、软件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依托省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扶持竹林众生、新郑制药等企业,加快制药、生物工程、基因治疗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依托省超硬材料基地,扶持华晶超硬材料产业园,加快新材料企业上规模。
由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3.狠抓工业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培育拳头产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好100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技改资金,加快我市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