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目标。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培育一大批知识型、创新型、战略型的民营企业家,形成一大批具有知名品牌、核心技术、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一大批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构筑增长方式集约化、产业组织合理化、产权结构多元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2004年至2007年,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上缴税收占全省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
二、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结构
6.提升民营经济产业层次。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推动民营经济在国际化合作与分工中提升发展水平。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利用境外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重点推动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与国际知名公司建立多层面的合作关系,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特色产业的发展基础,吸引跨国公司把相关的高水平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在我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形成一批成长性强、带动力大的民营科技型企业。
7.推动民营经济集聚发展。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和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为民营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建设机制,加快整合和提升各类园区,支持建立技术研发、质检监测、咨询策划等各类公共服务机构,着力提高园区投资密度和产出水平,构筑有利于民营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加强科学规划和政策导向,构建面向区域特色经济、功能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努力培育一批以核心区块为支撑、民资与外资并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8.提高民营经济组织化程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将关联、配套的中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形成以技术、资本、品牌、市场网络等为纽带的分工协作体系。支持优势民营企业着眼于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民营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争取进入大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产业链。加强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和建设,积极推动专业市场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法律、会计、评估、信息等中介服务业,通过不同产业领域的协调推进和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组织结构。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