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2004—2010年河南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一)出口创汇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统筹规划,区域开发,依靠科技,注重效益,扶持创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出口示范基地,完善农产品出口服务体系,全方位引进外资、技术、品种和智力,推动出口创汇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出口创汇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出口创汇农业的发展将面向国际市场,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形成一批具有中原特色的产业带和产品品牌。到2010年,实现“八个一”的目标任务,即发展农产品出口基地100个、创汇农业龙头企业100个、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100个,年引进先进适用技术100项、优良品种100个、外资10亿美元,年外派农村劳务10万人次以上,农产品年直接出口10亿美元以上。
  (三)出口创汇农业的工作重点
  1.加强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建设。实行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扶持优势特色农产品,形成优势产区,提高全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省级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认定工作,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省财政每年安排的2000万元扶持创汇农业专项资金,加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和项目的贷款贴息。到2010年,重点建设完善11大类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实现年创汇金额38.73亿美元(详见附件)。
  (1)粮食基地。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0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421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出口潜力大。
  主攻方向: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红薯为主,主要提高其质量、单产和专用性能,集中连片、搞好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
  优势区域:优质专用小麦重点布局在新乡、驻马店、鹤壁、安阳、焦作5市的16个县;高蛋白大豆重点布局在南阳、周口、驻马店3市的4个县;优质饲用玉米重点布局在周口、商丘、南阳3市的7个县;优质水稻重点布局在郑州、新乡、濮阳3市的5个县;脱毒红薯重点布局在周口、许昌、南阳、焦作4市的5个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优质小麦、高蛋白大豆、优质饲用玉米、优质水稻、脱毒红薯出口基地面积分别达到700万亩、20万亩、120万亩、50万亩、50万亩,年实现出口创汇分别达到4.2亿美元、1000万美元、6000万美元、2500万美元、2500万美元。
  (2)棉花基地。我省棉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产量70万吨以上,均居全国第二位。
  主攻方向:在稳定面积的同时,努力解决其品质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及“三丝”含量高的问题。要采用大面积“农场式种植”,保证原棉品种的一致性。尽快推出高效、低残留、降解快,对人体安全无害的生态农药用于棉田除虫。
  优势区域:重点布局在南阳、周口、商丘、开封4市的8个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棉花出口基地面积达到500万亩,年实现创汇1亿美元。
  (3)油料基地。芝麻和花生是我省传统出口商品,出口价格仅相当于国际市场的60-70%。2002年全省芝麻的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375万亩和27.6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花生的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417万亩和336万吨。
  主攻方向:加强对芝麻和花生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增强其抗逆性,提高单产,稳定种植面积。
  优势区域:芝麻重点布局在周口、驻马店2市的4个县;花生重点布局在安阳、鹤壁、开封、驻马店4市的7个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芝麻、花生出口基地面积分别达到120万亩和300万亩,年实现创汇分别达到6000万美元和1.5亿美元。
  (4)水果基地。2002年我省苹果、大枣面积分别达到350万亩和75万亩,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二位。其中浓缩苹果汁畅销国际市场,大枣每年出口量都在1000吨以上,并呈增长态势。
  主攻方向:加强苹果、大枣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发展早、中熟品种,扩大无公害苹果和高酸苹果种植面积,提高深加工技术水平,强化鲜果生产管理和产后处理,提高鲜果产品质量,努力扩大出口。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