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发展高效园艺特产业。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基础设施发展高效作物,切实落实好暖棚经济、生态食品、北药基地、经济作物的生产规划,确保增产、增效、增收。
五是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开发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引导农民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拓市场、以市场增加收入。
六是抓好劳务经济。培养和建立各种有效的劳务输出服务组织,取消各种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组织培训工作,积极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有利条件,切实推动我省劳务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从2004年3月下旬开始,要结合农业科技培训,集中开展全省性的农民外出务工技能培训。
三、任务目标
实施以“抓万户、促增收”活动为载体的“农民增收年”工作,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一)“万户”分布
9个市州抓9000户,其中长春市1200户,四平市、吉林市、松原市各1100户,延边州、通化市、白山市、白城市各1000户,辽源市500户,具体分布由市州落实。省直部门抓1000户,其中在长春、吉林、四平、白城、松原5个市分别落实120户,在辽源、通化、白山、延边4个市州分别落实100户,具体分布由省直农业牵头部门分别与有关市州研究落实。
(二)“万户”选择
确定的1万个农户,在选择上要突出代表性、广泛性和针对性。代表性就是选择的1万个农户要代表全省374万个农户的总体水平,既有好的农户,也有中等的农户,还要有差的农户,原则上好中差的农户比例各占1/3。通过抓好的农户,发挥示范引导作用;通过抓中等农户,挖掘进一步增收的潜力;通过抓差的农户,研究在温饱的基础上实现增收的具体途径。广泛性就是选择的农户要考虑全省农户之间的区域差异、产业差异、收入差异和人口素质差异等因素,使选择的农户既有各个层次上的不同代表,又能充分反映全省农民收入的真实情况。针对性就是针对各地农户增收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选择,使“农民增收年”工作更富有实效性。
(三)增收目标
统筹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实际差别,到2004年末,万户农户中,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户人均收入增幅力争达到10%以上,高收入水平的农户人均收入增幅力争达到8%以上,总体增幅力争达到 9%,带动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力争达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