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结合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因素,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工资制度。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各种类型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结合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将经营者薪酬与其责任、风险和经营业绩直接挂钩。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探索建立产权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人才资本产权制度。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科学界定人才资本产权,合理划分人才与用人单位的权益份额。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鼓励用人单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单位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应当从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5%的比例,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应当提取不低于35%的比例,用于一次性奖励该项科技成果完成者和转化实施者。
五、引才与引智并举,建立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
14、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鼓励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贸结合、人才租赁、在国(境)内外人才密集地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积极聘请和吸引国外专家,充分利用海外人才和智力。支持和鼓励科技人才联合申报各类科技项目或联合承担重大工程。政府资助和出资的重大科研项目,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应公开招标,并积极向符合条件的个人开放。
15、创造条件引进急需人才。发挥企业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引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继续实行“山东省人才居住证”和“山东省外来人才聘用证”制度,外来人才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充分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鲁创业或以各种方式回国服务。制定鼓励和支持留学人员来鲁创业政策,大力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建设。拓宽联络渠道,加强与海外大学、研究机构和华人商会、留学生组织的联系,提高吸引留学人才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