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检体系和认证管理体系建设。抓紧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药残监控体系,整顿农兽药市场,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开展农业投入品强制性产品认证试点。实施好半岛苹果非疫区建设项目。从2004年起,省里连续5年安排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实施“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
8.落实好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省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不论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都要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扶持。
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9.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整合农业科研资源。继续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扶持地方搞好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主要农作物及畜牧、水产、林果、瓜菜、药材等优良品种的引进、开发和繁育、推广。省里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切实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积极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10.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积极扶持产地批发市场的同时,在济南和青岛两地规划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省级名优农产品综合展示交易中心。有条件的地方,要将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逐步改造成农贸超市。培植发展农产品经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组织开展农民经纪人培训、登记试点工作。支持供销社和各类工商企业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发挥骨干作用。建立高效农产品绿色通道,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提供优质交通服务和通行便利。对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继续免收过路过桥费。
11.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采取扶持措施,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种养和出口加工基地。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优先安排为农业龙头企业及时足额退税。改进出国审批办法,提高审批效率,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健全农产品出口服务体系,建立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磨擦预警机制。制定扶持政策,建设好潍坊出口加工区,搞好农产品加工和出口。
五、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增收提供优质服务
12.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利用自有资产,采取股份合作、专业承包、租赁经营等形式,多渠道增加收入,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服务功能。切实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积极稳妥地化解乡村债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