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2004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2004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渝府发[2004]36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了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将《重庆市2004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四月二十六日

            重庆市2004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一、2003年全市地质灾害发生及防治工作情况
  (一)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2003年汛期,我市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局部地区偏多,6月下旬至7月中旬降水较多,区域性大,暴雨天气频繁,其中6月24-25日、29-30日、7月3日和19日前后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天气,北碚、长寿、武隆、城口雨量达大暴雨。这几次大暴雨引发了较多新的地质灾害,同时也使一些老的地质灾害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失稳,受灾严重的区县(自治县、市)有城口、武隆、万州、巫山、巫溪、长寿、涪陵、南川、万盛、彭水及酉阳。据统计,2003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2679处,其中滑坡2282处、危岩(崩塌)321处、泥石流36处、地面塌陷40处。造成人员死亡41人,受伤95人,直接经济损失3.64亿元,毁坏房屋9205间,毁田面积2.18万亩。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2003年是我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逐步完善的一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卓有成效。一是各区县(自治县、市)均编制了辖区2003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同时上报市国土房管局备案。二是大部分区县(自治县、市)均落实了组织机构,以国土和房管部门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并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现场调查或核查,编制了重大地质灾害的单点防灾预案,并分别落实了责任人。三是继续开展汛前检查、汛中排查及汛后核查,认真贯彻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上报制度。四是建立了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监测预警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五是加强了库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实施了二期规划工程治理的崩滑体142处,库岸治理59段(总长52公里)。六是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工作,并于2003年5月正式在重庆卫视黄金时段播出,取得明显成效。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功地进行了489次群测群防预报,挽救了4477人的生命安全,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达6668.3万元。
  但是,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也还存在下列问题:部分区县(自治县、市)防治机构、应急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大部分区县(自治县、市)未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各区县(自治县、市)的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制约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部分区县地质灾害监测点缺乏系统的文字记录;各类报表不及时,数据填写不准确或不规范。
  二、2004年全市地质灾害预测
  截至2003年底,全市经调查和有记载的各类地质灾害点共计8301处,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为主。全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按四级进行划分:地质灾害不易发区(Ⅰ)、地质灾害低易发区(Ⅱ)、地质灾害中易发区(Ⅲ)、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Ⅳ)。其中不易发区总面积为735.4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0.89%;低易发区总面积为19012.6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3.08%;中易发区总面积57350.8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9.60%;高易发区总面积5301.1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43%(详见附表1)。
  (一)降雨及地震预测
  据市气象局对我市2004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预计今年汛期(5-9月)降水量正常略偏多,主汛期6-8月降水量450-600毫米,大部分略偏多,盛夏期间有3次左右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据市地震部门预测,2004年度及稍长时段重庆地区地震活动水平高于去年,存在发生5.0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为荣昌-永川地区,强度为5.0级左右。另外应注意重庆市三峡库区(特别是巫山、万州、涪陵一带)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武隆江口水库存在再次诱发地震的可能性。
  (二)重点区域预测
  根据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地质灾害一般多发于长江、乌江、嘉陵江等主要江河及其支流沿岸,其中尤以深切割的中陡斜坡地带最为发育,其次是沿公路、铁路及城镇区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段分布。结合我市2004年度降雨地震预测情况及各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程度,预计我市可能发生较大险情、灾情地质灾害的主要有以下区域:
  重要区域主要包括长江三峡库区巫山至涪陵段、乌江涪陵至彭水段、华莹山南段各条形低山两翼、渝东南片区及城口至巫溪大巴山区。这些区域可能发生较大规模及险情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