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水利建设等支农资金要统筹使用,提高综合效益。省本级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要重点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在粮食产区投资参股试点工作。从2004年起市、县两级国有土地出让金收益的三分之一要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废弃地复垦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扩大对种粮农民进行良种直接补贴的范围,由小麦良种补贴逐步扩大到玉米、大豆等作物。省财政从2004年起加大资金投入,配合国家补贴资金统筹使用。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五)继续推进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加大推广优质小麦品种和配套种植技术的力度,实行产业化经营,尽快把集中连片种植优质小麦的地区,建成高标准的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不断提高小麦加工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通过粮食的精深加工促进粮食增值。多元化发展粮食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粮食效益。各级政府要采取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等措施,重点扶持粮食加工企业。在抓好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的同时,也要切实抓好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的优质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增加效益。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把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利用滩涂和宜林坡耕地优先发展以纸浆材、人造板材为主的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加快林纸、林板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名优特经济林、木本药材基地及其加工业,积极发展苗木和森林旅游业。继续加快蔬菜、花卉、食用菌、中药材、桑柞蚕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发挥特色农产品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2004年省级安排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5500万元,以后要逐年增加。农业结构调整资金的使用要相对集中,扶优扶强,讲求效益。
(六)继续推进优质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加快优质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促进粮食转化增值,使畜牧业真正成为促进我省农民增收的亮点。采取发放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大力发展猪、牛、羊、禽四大产业。加大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豫东平原奶牛养殖基地“一带一片”开发力度,抓好30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继续推进中原肉牛肉羊产业带、无规定动物疫病保护区、人工种草养畜示范区及京广铁路沿线猪禽规模化生产等优势区域的开发和建设。加大财政对畜牧业的投资力度,重点扶持大型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直接投资、股份合作、订单生产、产销直挂等多种形式,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