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做好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要求批准开发新兴旅游线路,立项建设旅游景区、景点,抓住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商机发展云南经济,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经贸、旅游合作,举办“云南自然保护区建设国际论坛”,在昆明等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树立新的发展观,注意生态保护,制定怒江流域的综合保护和发展规划。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五)深化国企改革,推动非公企业参与国企改革,解决深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如社会保障、职工安置与就业、学校分离企业、产权权属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云南烟草加工业发展,再创我省“两烟”辉煌。制定老年人用品产业的扶持优惠政策,立法保护企业家(私营管理者)合法权益。
(六)加强中心城市及小城镇的建设,在市政建设中要注重整体性、前瞻性,并把非公经济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妥善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古迹,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及引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大力扶持和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省会城市的市政管理,建立城市灾害应急抢险机制,规范管理家政服务市场,增加公交车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农林水方面
(一)以创新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我省劳务输出和农民合作组织,加快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市场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重视和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认真研究全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等问题。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各型水库、灌区的立项建设及河道防洪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
(三)加大扶贫攻坚力度,重点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解决能源、安居、人畜饮水等问题,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工作,做好异地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等。
(四)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力度,立项扶持畜牧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解决食品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加快我省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步伐,成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等。
(五)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作力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治土地石漠化等。
(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省基层地区及中缅边境地区动物防疫控制体系、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尽快控制禽流感疫情,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等。
三、教科文卫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