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30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地面公共交通专用道达到350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快速线网初具规模,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5标台以上。公共交通年承担通勤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的承担比例达到40%以上。
(三)强化交通管理,提高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建成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和智能交通调度指挥系统,市区内主干道以上道路交叉口实现智能信息采集。
通过分阶段工作,到2008年,力争使本市五环路内城市道路网高峰时段的平均负荷度小于0.9,路网整体负荷度小于0.8,干道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到每小时20公里左右,公交专用道公共电汽车高峰时段平均运送速度达到每小时16公里以上,重点交叉口和常发性拥堵点段的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年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降到6人以下。
二、分阶段工作重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从2004年至2008年按年度分5个阶段开展工作。2004年以治标为主,启动治本;2005年至2007年标本兼治,重在治本;2008年重点是交通秩序治理和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奥运交通氛围。各阶段重点工作和标志性成果是:
(一)第一阶段(2004年):治理局部路段和地区的交通拥堵。抓好交通规划编制,加快交通设施和公共交通建设,全面启动奥运交通工程建设,完成北京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示范工程,加强交通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深化交通体制改革。望京、北苑、奥体公园、回龙观、中关村、北京商务中心区、亦庄、德胜门等8个重点地区和常发性拥堵点段的交通状况有所缓解。
(二)第二阶段(2005年):加快大容量公交线路建设,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起草《北京市公共交通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措施,投入运行朝阳路等4条大容量公交线路,继续推进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初步建成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和一批实用的智能交通应用子系统。
(三)第三阶段(2006年):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完成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实现城市快速路规划。建成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完成一批奥运交通建设项目,建成高速公路277公里,实现六环路全线贯通,全面完成规划280公里城市快速路建设任务。加大公众现代交通意识教育,交通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四)第四阶段(2007年):做好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的收尾工作。全面完成300公里轨道交通、规划890公里高速公路和540公里城市主干道建设任务。初步构建奥运智能交通服务系统,加强奥运交通宣传,营造良好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