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

  以中心城市、重点园区、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形成功能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技术现代化的宽带信息基础设施网络。
  加强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港建设,以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杭州和宁波为中心,有重点地扶持若干省级信息化试点城市,建成以信息基础设施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依托的城市信息网络体系。
  加快重点园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中心、增值服务等多个平台融为一体,建设“数字园区”。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着力建设和完善骨干企业信息平台,按大规模定制生产等先进生产模式要求重整企业业务流程,加快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制造、营销、物流四大环节和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要逐步推动同一产业集群内相关企业的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信息网络连接和信息资源共享。
  (三)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
  统筹考虑水源地、供水管网、污水处理、排水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形成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的区域给排水体系。
  加强水源地和供水体系建设。根据杭嘉湖平原水质性与资源性缺水兼有、绍甬舟地区资源性缺水为主的特点,重点强化水源地治理、保护、开发以及跨区域供(引)水,进一步开发太湖和钱塘江上游的水资源,加强水资源分类循环供用的节水设施和网络建设,加快浙东引水工程、浙北供水工程、治太二期工程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一体化分源配水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加大对现有排污管网设施的改造力度。加快雨污分流系统、污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的一体化建设,逐步推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加快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和河网水环境治理,强化污水接管、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等措施,减少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进入河网。加强污水再生回用设施的建设,流域上游地区、缺水地区以及高耗水企业积极推进污水回用工程。
  (四)能源保障工程
  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区域能源保障体系。
  统筹电源和电网的协调发展,构筑以大型电厂为支撑、500千伏环网为主网架的电力安全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嘉兴电厂二期、长兴电厂四期、杭州半山天然气电厂、萧山电厂天然气发电工程、镇海电厂天然气发电工程、国华宁海电厂、乌沙山电厂、三门核电站、华能玉环电厂、浙能兰溪电厂等项目建设,加大500千伏送、受电主通道的建设力度,建成杭东——兰亭跨钱塘江第二电力通道、三峡电站经湖州、嘉兴——上海直流输电线路,并建成一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结合重点园区布局,合理规划和建设一批热电设施。
  加快天然气利用步伐,逐步形成高效、可靠的天然气供气网络。重点建设上海至杭州、杭州至宁波的天然气干线,完善环杭州湾区域的天然气主干管网和城市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LNG项目,形成西气、东气和LNG多气源的供气保障体系。
  强化区域能源安全保障,重点加快宁波、舟山的原油及成品油、煤炭和液体化工等中转贮存基地建设。
  (五)生态基础设施工程
  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带的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力,改善产业带发展的生态条件。
  实施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推行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扩大建立工业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场所和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置中心。进一步完善资源回收系统,积极推广应用固废资源再生技术,全面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再生利用水平。
  实施大气环境保护与酸雨治理工程。合理划定火电厂、化工厂重点分布区域,全面实施脱硫工程,积极推广天然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重点防治化工、医药、冶金等行业有毒有害工艺废气污染,进一步扩大烟控区建设,提高烟尘处理能力。对水泥等建材行业,实行集中合理布局,在长兴、建德等地建设千万吨级水泥熟料基地,在水泥销地相应建设一批水泥粉磨站,逐步淘汰和关停机立窑,限制发展2000吨以下新型干法窑外分解回转窑,推广大型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等先进生产工艺,有效控制粉尘污染。
  实施防洪减灾和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沿海防洪御潮工程体系、高标准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海洋赤潮防灾减灾体系、钱塘江干堤等主要江河堤防工程体系以及上游拦蓄工程体系。建立防灾救灾应急系统,在钱塘江上游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建设监测预警网络,抓好苕溪、钱塘江、甬江三大水系防灾减灾监控和治理工作。建设钱塘江、曹娥江、苕溪等水系源头地区和千岛湖等大中型水库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力度。
  (六)科技创新工程
  围绕标志性产业、成长性产业的重要产品研发和重大装备、工艺技术升级两大重点,提高技术装备自给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国内外科研机构与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为辅助,产学研结合,开放运作、灵敏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步伐,重点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科研开发机构落户环杭州湾地区。
  加强自主技术创新,重点提升特色产业共性技术开发能力。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为依托,着力建设若干集研究开发、技术支持与推广、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优势产业整体升级。
  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创办各类专业孵化器。推进网上技术市场与专业孵化器建设,以专业孵化器为核心,组合技术支持、管理咨询、风险投资等多种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七)人才开发工程
  通过内育、外引、借智等多种途径集聚产业带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智力。培育以优秀企业家为重点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壮大以技师为重点的专门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构筑与产业带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性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形成多层次、开放型、功能全的立体化人才分布结构。
  发挥高教园区创新源、人才库作用。重点推进杭州、宁波高教园区建设,力争把杭州建成一流的国际级大学城。合理设置和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一批服务于优势产业的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