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嘉兴
依托区位和港口优势,进一步强化加工贸易型产业,择机发展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嘉兴港及岸线资源开发,建设杭州湾北岸现代物流中心。推进皮革、家纺等专业市场的功能创新,进一步提升市场地位,建设若干全国乃至世界的特色商品交易中心。配套发展研发、金融、职业教育、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紧邻沪苏和江南水乡的优势条件,培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4.绍兴
改造提升纺织、精细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现代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和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所联合建立集教育、研发、技术推广应用等为一体的研发中心,拓展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强化中国轻纺城等重要市场在全国的龙头地位,增强国际市场辐射力,建设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与贸易中心;塑造“江南水乡”、“名士之乡”的旅游品牌。
5.湖州
依托太湖南岸交通区位和内河航运优势,呼应上海大都市和苏锡常都市经济圈建设,重点发展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医药化工、新型建材、绿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配套建设农副产品、建材、地方特产等物品的物流中心,建设浙北重要的物流基地;立足独特的山水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发生态休闲旅游,重点建设南太湖旅游度假区,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休闲观光基地;建成长三角辐射内地的门户城市。
6.舟山
依托港口和海洋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船舶修造、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大宗货物加工以及海岛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与宁波的港域一体化建设,加快发展原油等战略资源的中转储存及港口物流业,建设我国重要的海洋资源开发基地,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强化生态功能区建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品质
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省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水环境、湿地、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等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在生态功能区禁止发展重污染限制类产业,严格控制其它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和提升产业带的生态环境品质。
1.保护和整治水环境
抓好重点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水域功能区的保护,地表水环境和主要流域水环境的污染整治工作,着力开展对“四江三湖两河一湾”(钱塘江、甬江、苕溪、曹娥江、太湖、西湖、千岛湖、运河、余杭塘河、杭州湾)等水环境保护与整治。
2.设立环杭州湾万顷湿地保护带
保护舟山群岛、杭州湾、象山港等海岸湿地,西湖、太湖等通江湖泊湿地,鄞州东钱湖、绍兴鉴湖、萧山白马湖、德清下渚湖等封闭湖泊湿地,钱塘江河口滩涂湿地,西溪沼泽湿地,新安江水库湿地,钱塘江、曹娥江、苕溪、甬江泛洪平原湿地,湖州芦苇沼泽湿地,淳安千亩田沼泽化草甸湿地等资源,沿杭州湾形成万顷湿地保护带。
3.构建城市绿色开敞空间
城市之间、城市各组团之间、城市与重点园区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杭州湾、主要水系、交通干线两侧等建设具有一定纵深的绿色廊道,严格控制产业开发和城市建设对相关用地的侵蚀。杭州重点建设六片绿色开敞空间,即灵龙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径山风景区—西溪风景区,超山—半山—皋亭山、黄鹤山风景区—彭埠交通生态走廊,石牛山风景区—湘湖旅游度假区,青化山风景区—航坞山—新街绿化产业区,东部沿江湿地区和生态农业区。宁波重点建设中部南北向及东西向两大片生态绿地和数条楔形绿地。绍兴重点建设六片生态隔离带,即绿心景区带、会稽山景区带、兰亭景区带、古鉴湖景区带、曹娥江两岸滨江生态带、钱塘江南岸生态带。湖州沿太湖堤岸建设5公里生态控制带。嘉兴、舟山结合本地自然、生态条件与城镇布局,建设相应的绿色开敞空间。
五、支撑体系建设
围绕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强化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着力实施七大工程,为产业带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综合交通与物流网工程
以高等级公路建设为核心,统筹铁路、水运、管道和航空发展,强化交通和物流节点功能,形成网络效率高、辐射能力强、交易成本低的区域交通与物流网络。
加快区域内部快速通道建设,着力推进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城市与园区之间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续建完成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新建甬金、杭长、临金等高速公路,适时实施杭甬高速公路复线、甬台温沿海高等级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拓宽等工程。在重点园区建设铁路与航运专线。
加快区域对外快速通道建设,重点完善与上海、江苏交通联系。加快建设杭州湾通道、杭州至上海浦东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等项目。加紧规划建设沪杭等城际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强化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同城效应”。推进京杭运河、杭甬运河、杭平申和湖嘉申内河集装箱专用航道、长湖申线航道改造等项目建设,形成连接上海、通达全国的内河航运网。
推进港口和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重点加快宁波港、舟山港、嘉兴港和主要内河港口的规划建设,形成以甬舟港口资源整合为中心的港口体制。甬舟港域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大型化集装箱泊位,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兴港加快发展集装箱业务,争取成为集装箱支线港。配套建设湖嘉乍(至金山)铁路、甬台温沿海电气化铁路、甬金铁路、甬金高速公路、宁波集装箱办理站、北仑支线扩能改造等项目,近期集中力量对浙赣线、沪杭线等老线路进行电气化改造,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
配套建设亚太航空枢纽,重点加快杭州萧山机场、宁波栎社机场扩建和业务拓展,开展国际货运业务,完善以杭州萧山机场为主、宁波栎社机场为辅的区域性机场群,使环杭州湾地区成为浦东国际航空枢纽南翼航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筑现代物流网络,重点建设宁波、杭州两大物流枢纽。宁波要重点建设满足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港口和口岸优势,建设具有特色的物流园区和公共信息平台,增强航空物流功能,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国际物流枢纽。杭州要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制造业及重点园区的物流需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产业基础和综合交通优势,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以都市配送、航空物流、产业基地物流为特色的综合物流枢纽。嘉兴、绍兴、湖州、舟山结合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和专业市场改造升级,合理布局若干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信息网络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