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要在法律素质养成上下功夫。各类学校都要开设法制教育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法制教育教学计划、课时、教材、师资,要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普及法律常识。各级综治办、共青团、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及城乡基层组织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抓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机构和基地。
5.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制教育,促其提高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管理、职工劳动保障、社会保障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自觉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把依法决策、依法生产、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要依据,形成完备的考评体系。
6.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要结合“四五”普法,突出抓好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广大群众既充分享受
宪法、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又认真履行
宪法、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以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农家”等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街道、居委会)法制宣传阵地建设,配备法制宣传员、开辟法制宣传专栏、开设法律宣传教育夜校或其他业余法律学校(班),普及法律知识读本,配制音像设备,使法制宣传教育进村(居)入户,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二、加大工作力度,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7.建立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按照建立“行政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的目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及其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建立规范的决策、执行、监督、保障体系,完善政府法治化管理体制。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试点工作,加快实施步伐。
8.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大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和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逐步实行行政管理权、审批权和监督权、处罚权适当分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改进行政执法手段,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加强行政执法质量考核监督工作。严格执行持证上岗、执法公示、执法听证、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讨论和备案等制度。全面正确地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法律法规授予的权限开展执法检查。规范行政审批和收费行为,进一步清理和依法设定审批、收费项目。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罚缴分离”、会计集中核算或委派制度,从制度上堵塞“四乱”的源头。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凡是直接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经常性办证收费的部门和单位都要设立办事大厅,实行“一站式”审批和“一个窗口”服务。对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益和公用事业服务项目价格及其他重要商品价格,实行价格听证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继续清理整顿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凡不具备法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机构一律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任何地方和部门都不得设立以收费、罚款为经费来源的执法机构。要坚决清退执法队伍中非公务员身份的合同工、临时工。严明纪律,严格管理,对滥用权力、胡作非为、欺压群众的执法人员必须严肃处理,并清理出行政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