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高标准搞好城市建设,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使人民群众及时享受到发展和改革带来的成果。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按13%组织;财政收入增长15%,按18%组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按12%组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按20%组织;外贸出口增长12%,按15%组织;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增长30%,按40%组织;个体私营经济新增注册资金力争达到500亿元,增长25%;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左右。
上述预期目标,是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当前和长远确定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完成的。我们一定大力弘扬“三五八十”伟大实践形成的拼搏创新精神,加快实施五大战略举措,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迎难而上,埋头苦干,确保各项目标的圆满实现。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瞄准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加快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
以做大做强6大支柱产业和加快建设12个产品基地为重点,综合运用改造改组改制,采用先进技术,对国有企业和落后工艺装备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使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更加优化。6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提高到70%。
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环保和新型材料、先进制造技术、海洋高新技术等产业,集中抓好超导材料、环保成套装备等60个产业化项目,尽快规划和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做大做强力神、赛象等高科技企业。启动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培育全国重要的研发、生产和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新能源和现代中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争建造血干细胞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产业化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推动高新技术向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渗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推进工业东移,年内搬迁改造企业50家,累计达到180家。加快冶金、化工、电子、汽车、纺织等行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围绕大企业、大产品搞好配套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标准,逐步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推进工业企业调整重组。把企业改造与改革重组结合起来,推动资本向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完成钢管公司、光电通信公司等10户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快鼎盛工程机械、医药集团改制。推动19户控股集团的公司制改革。加速冶金、纺织、医药等行业的调整重组。
(二)突出重点,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围绕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聚集更多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着力优化服务业结构,拓展领域,扩大总量,提高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完善规划,落实政策,打破垄断,降低门槛,提高市场化程度,吸引更多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高标准、高品位搞好海河综合开发,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六大节点商贸区的建设,规划一批新的经济文化旅游节点,形成综合带动效应,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载体和空间。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抓紧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保税区空港物流基地等重点物流设施建设。扩大物流配送,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专业市场。大胡同小商品市场尽快实现百亿元规模。重组华北及滨海陶瓷市场。整合钢铁炉料交易市场和储宝钢材现货市场。新建棉花、木材交易市场。加快金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天津粮油交易市场的建设。使我市成为北方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
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业。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加快国际游乐港、响螺湾娱乐公园、杨柳青古镇风情街、珠江温泉城、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等大型旅游项目建设。整修开发“五大道”和奥式、意式、德式风情区等历史风貌保护区。打造海河观光游、万国建筑博览游、民俗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办好一批大型旅游节会。大力推进会展业发展。继续办好天交会、国际连锁采购、手机配套等知名展会。引进国际著名会展公司,探索举办国际专业落地会展活动。筹划大型国际会展中心。
进一步壮大金融业。建立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渤海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恒安标准人寿保险公司、津投期货公司尽快开业,继续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津展业。创造条件,开展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业务,争取成为国家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入股地方金融机构。扩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覆盖范围,启动建设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信贷结构,继续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规范一级市场,激活二、三级市场。继续搞好城市危旧房屋改造,拆除危陋房屋300万平方米。改善住房结构,开发经济适用房,建设一批生态、智能化示范小区。住宅竣工80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1000万平方米。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