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三田”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失效]

  (三)万元田建设目标:2004年全区万元田面积要达到65万亩,2005年达到80万亩,2006年达到100万亩。
  各市“三田”建设指导性计划见附表。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一)吨粮田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1.推广高产优质粮食作物品种,促进吨粮田高产、优质、高效。其中水稻主要推广绮优、中优、华优、博优等三系杂交优质稻系列品种和超级稻品种;玉米主要推广正大619、迪卡007等高产优质品种。
  2.积极推广多种吨粮田模式。要从原来的单纯“双季水稻+冬种粮食”吨粮模式向“双季水稻+冬种粮食”、“水稻+玉米+豆类”或“玉米+豆类+水稻+红薯”、“玉米+豆类+玉米+红薯”等高产高效吨粮模式转变,努力扩大旱地吨粮面积。
  3.依靠科技,提高吨粮田经济效益。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吨粮田生产技术,要把免耕、抛秧(水稻)、秸杆还田、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施沼气液肥等组合成配套技术,并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加强稻田养鱼、稻鸭共育、振频诱虫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高产、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的统一,不断改善粮食品质,提高种粮的经济效益。
  4.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加快产地环境检测认定工作,严格推行生产技术标准,努力实现产品无公害目标。
  (二)吨糖田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1.推广高产高糖新良种。重点推广新台糖25号、粤糖93/159、台优等品种。
  2.应用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项目区内采用进口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耕深松的面积要求达到80%以上。
  3.采用智能化施肥技术。项目区内采用中国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北京PA13.0平台为基础的广西甘蔗智能化施肥专家系统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智能化施肥面积要求达到30%以上。
  4.推进蔗区治旱工程建设。主要采取增施有机肥、推广抗旱品种、喷施抗旱剂、打井喷灌、提水灌溉等办法,提高吨糖田的抗旱能力。
  5.开展甘蔗生态园建设。南宁、柳州、贵港、来宾、崇左等5市各选择2个县(市)的4个村建设甘蔗生态园示范村,主要通过“猪(牛)—沼—蔗—灯—鱼”的模式,延长吨糖田建设的产业链,提高甘蔗生产效益,增加蔗农的收入。
  6.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自治区和各项目市要开展以增产、增糖、增效为重点的甘蔗生产技术培训,加快先进甘蔗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万元田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