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水牛奶业产业化开发项目(繁育体系建设)2004-200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水牛奶业产业化
 开发项目(繁育体系建设)2004—200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4]1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制订的《广西水牛奶业产业化开发项目(繁育体系建设)2004—2005年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广西水牛奶业产业化开发项目(繁育体系建设)
             2004—2005年实施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局 二00三年十二月十日)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2002年我区重大项目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 [2002]90号)精神,为加快我区水牛奶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任务和目标
  (一)水牛良种繁殖基地育种核心群成年母牛达到600头,其任务是每年向社会提供种牛200头。
  (二)加快水牛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年生产良种水牛胚胎1000枚,年生产胚胎移植良种水牛200头。
  (三)扩大冷冻精液生产基地,使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站存栏种公牛达到100头,其中采精种公牛达60头,年生产冷冻精液70万支。
  (四)建设自治区、市、县、乡、村各级配种网络,新建水牛人工授精配种站2000个,两年累计杂交配种母牛70万头,使奶用杂交母水牛达到5万头。
  (五)建设50个奶水牛示范饲养小区,每个小区饲养规模达到100头,全区示范挤奶水牛达到5000头,年产水牛奶5000吨以上。
  (六)完善各级培训基地,加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农民的技术培训,重点培训4000名人工授精配种员。
  二、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的繁育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种源基地、配种网络、水牛奶业开发示范饲养小区和技术培训等四个部分的建设内容。
  (一)种源基地建设。
  1.良种水牛繁殖基地建设。
  以广西水牛研究所的水牛种牛场为基础进行改、扩建:(1)建设面积20750平方米,其中改造旧牛舍4000平方米,新建牛舍1000平方米,奶牛运动场5200平方米,挤奶车间、兽医室、人工授精室、胚胎移植室、种牛测定间等生产用房500平方米,饲料仓库等配套附属设施2250平方米,青贮窖1800立方米,道路6000平方米及绿化带、排污设施等;(2)新建高产牧草地600亩;(3)新增部分生产设备如 TMR饲喂机、拖拉机、挤奶机械、饲料加工机械等;(4)引进母牛400头。
  购置、更新部分大型仪器,B超(活体采卵)、胚胎冷冻仪、电细胞融合仪、全自动显微操作仪及配套设备,扩建层流室(无菌操作室)。在南宁市周边地区选择牛群质量好的水牛场作为受体牛基地,开展水牛胚胎移植。建立技术成熟的中试基地,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累计生产高产优质奶水牛200头,到2005年良种奶水牛胚胎生产能力达到1000枚/年。
  具体建设内容及投资数额详见附表1和附表6。
  2.冻精及液氮生产基地建设。
  在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原有的基础上扩建成冻精及液氮生产基地:(1)建设总面积15700平方米,其中新建种公牛舍2500平方米,种公牛运动场2500平方米,新建种公牛水浴池5000立方米,青贮窖 1000立方米,旋转式运动场、采精棚、冻精和液氮车间、冻精质量检测实验室等配套附属生产设施2700平方米,新建道路2000平方米;(2)新建牧草基地 200亩;(3)新增冻精和液氮生产、检测、贮存、运输以及实验设备、易耗品等;(4)引进摩拉、尼里/拉菲种公牛70头,使存栏种公牛达到100头,其中采精种公牛达60头,年生产冷冻精液70万支。
  具体建设内容及投资详见附表2。
  (二)配种网络建设。
  2004年计划建设水牛人工授精配种站1100个, 2005年建设配种站900个。
  具体建设内容见附表3和附表7。
  (三)示范饲养小区建设。
  在项目区建设水牛奶业开发示范饲养小区。通过小区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奶水牛杂交改良和奶业开发的滚动发展,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水牛奶产业。采用集中饲养、集中挤奶、分户管理的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原料奶统一收购,保证乳制品质量。同时,建设示范饲养小区有利于推广应用新技术,做好奶牛的防疫、治疗和配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示范饲养小区建设以成年挤奶母牛舍为主,配备一定面积的挤奶间,建立和完善道路、供电、给水和排污系统等附属配套设施。牛舍采用全敞开单列式定位饲养牛舍或全敞开式混合饲养牛舍,结构简单,投资小,通风、采光好,生产操作简单,清洁方便,利于生产和管理。小区周边为饲草基地,便于草料生产和运输。
  示范饲养小区建设的投资以奶农投资为主体,各级政府或加工企业给予适当扶持。奶农在统一的生产要求下实行自主管理,乳品加工企业在小区内设点收购原料奶,配备牛奶检测、冷贮、运奶等设施,按质论价,并与奶农签订合同,形成“公司+小区+农产”的模式,以多种方式帮助奶农生产,共同发展。有条件的小区可实行机器挤奶,提高原料奶的质量。
  根据我区水牛奶业发展情况,在2年内建设50个水牛奶业开发示范饲养小区,其中2004年建设30个,2005年建设20个,挤奶水牛数量达到5000头。
  具体建设内容和分布见表4和表7。
  (四)技术培训。
  1.培训基地。以广西畜牧兽医培训中心、广西水牛研究所和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级水牛技术培训基地。完善市、县两级水牛技术培训机构的设施,改进其培训手段。各项目县可以利用现有的培训设施及技术力量,根据项目发展的需要,联合区内外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引导培训活动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以提高培训的质量,扩大培训规模。
  2.高级培训。高级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经营管理、饲养管理、繁殖新技术、疾病防治等。培训的对象主要是项目区的项目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工授精配种员和有关技术人员、部分饲养规模较大的专业户等。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培训对象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使之成为项目区的经营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和基层人员培训的师资力量。培训的重点是对人工授精配种员的技术培训。2004—2005年全区计划培训项目管理人员200人,配种员300人,技术人员200人,示范户400人。
  3.基层培训。基层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人工授精操作技术、繁殖新技术、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日粮配合、牧草种植与加工、粗饲料开发利用、挤奶与育肥技术、乳品卫生等。培训主要对象是基层人工授精员、基层技术人员以及养牛农民。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印发科普资料等形式,并与跨世纪农民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职业资格考评等相结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2004—2005年全区计划培训基层人工授精配种员4000人,技术人员2000人,农民15万人。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