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农业厅2004年广西粮食生产指导意见的通知[失效]

  二、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建设粮源基地
  (一)加快粮食作物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从2004年开始,自治区将组织实施优质稻、玉米、薯类优势区域布局规划,逐步建设桂北、桂东南优质稻、桂西北玉米、桂东南薯类优势产业带。各地也要根据当地实际,进行主要粮食作物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粮食生产。
  (二)加强、巩固粮食基地建设。自治区将加大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良种和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技术推广和“吨粮田”建设,重点扶持桂北、桂东南32个商品粮基地县(市、区),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各地也要认真规划并大力扶持本地粮食主产区的建设。
  一要执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各地要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监管工作,严格基本农田的审批制度,不得随意调整基本农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建房屋、挖塘养鱼、植树造林。
  二要加快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田基本生产条件。要加强耕地质量调查,实施“沃土工程”,扩大冬种蔬菜、油菜、绿肥面积,采取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污染等措施,逐步改良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
  三要开展以开沟治潜排锈、完善田间灌排渠道为主的标准化粮田建设,改善粮田基本生产条件,逐步形成具有抗旱防涝能力、达到高产稳产标准的粮田。
  三、改革耕作制度,扩大旱粮种植面积
  (一)改革耕作制度。积极进行水尾田、望天田耕作制度改革试验,变双季稻为稻—玉米(或玉米—稻),扩大玉米种植面积。
  (二)扩大旱粮种植面积。要充分利用甘蔗地、玉米地和幼龄果园间套种豆、薯类作物,利用冬闲田种植玉米和豆、薯类作物,增加复种指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四、依靠科技,推动粮食总产稳步回升
  (一)建立健全粮食作物良种繁育体系。按照农业部制定的新型种业体系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2004年我区要进一步理顺种业体制,加强管理,强化质量监测,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对武鸣县水稻、大化县玉米、浦北县马铃薯、合浦县红薯等新品种试验、展示核心基地建设进行指导和扶持。各地也要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发挥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当前,要针对我区种子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引进,常规优质稻种子的提纯复壮,优质高产玉米单交种新品种的筛选,优质红薯品种的引进推广,马铃薯脱毒种繁育体系的建设等工作。
  (二)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要加快产地环境检测认定,严格推行生产技术标准,确保实现产品无公害目标。要把免耕抛秧(水稻)、秸杆还田、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施有机肥等技术综合组装成配套技术,并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要加快稻田养鱼、稻鸭共育、振频式诱虫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高产、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的统一。2004年,全区要实现水稻免耕抛秧面积500万亩以上,玉米免耕面积30万亩以上,水稻精准施肥150万亩以上,玉米精准施肥50万亩以上,稻田养鱼(鸭)10万亩以上的目标。每个县 (市、区)都要有一个高标准的“免耕抛秧(玉米)—灯—鱼”示范样板。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