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年内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疾控网络建设任务,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完善全省医疗救治体系,实施市级传染病院(区)和部分紧急救援中心项目。继续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支持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果。全面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省博物馆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改善基层文化馆(站)、图书馆等设施。
推进“生态安徽”建设。建设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和若干生态建设示范基地。继续开展淮河、巢湖、长江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推进长江流域酸雨控制等环保项目。抓好淮南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工作。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大化工、冶金、造纸、建材等行业的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七、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再就业的双重责任管理。着力抓好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和强化再就业服务三个重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认真落实小额贷款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优惠政策,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街道社区就业平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认真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基金,逐步实现省级统筹。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动态条件下的应保尽保。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工作。深入做好扶贫工作。
继续以深山区、库区、沿淮行蓄洪区为重点,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推进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各类扶贫开发资金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提高效益,促进稳定脱贫。力争全年减少贫困人口30万人。对城镇中生活困难较大的家庭,在就医、子女入学和住房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照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八、加大各项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