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4.现代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初步建成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文化需求的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大中城市的设施要能够承办省级、国家级和国际文化活动,城镇的设施要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尽快建成文化产业网络。到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基本做到全省“县县有馆、乡镇有站、村村有室”的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5.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充分挖掘皖北地区历史、人文资源,利用皖南地区旅游、戏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互补的区域文化格局。其中,合肥及沿江中心城市的文化产业要向高科技、规模化方向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其他地区根据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发挥传统优势,加快传统文化产业化进程充分挖掘我省传统文化的增长潜力,应用现代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和手段加以经营和包装,整合和激活我省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传统文化精品,力争推出一批在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
  1.以黄梅戏为代表的安徽戏曲文化产业。全面推进国有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戏曲演出业,改制、组建、新建各种面向市场的艺术表演团体。黄梅戏是我省标志性文化品牌,要把黄梅戏作为戏曲产业化的突破口,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改革力度,整合现有资源,实行强强联合,采取适应市场的灵活的演出机制,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国内外有地位、有影响、有规模、有效益的重点剧种。借助黄梅戏的优势,吸引全世界范围内的戏剧界名人来我省交流合作,扩大影响,形成品牌。庐剧、泗州戏、杂技、花鼓灯、傩戏等传统戏曲要巩固优势,创新剧目,改革体制,推行签约制、演出经纪人制、保留剧目制、剧目制作人制等,加速产业化进程。鼓励有实力的戏剧表演团体“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更大的效益。
  2.以徽学为代表的安徽传统文化产业。徽学是我国三大地方学之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要大力挖掘,加快开发,尽快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系列产品。重点开发程朱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菜、徽剧、徽州茶道、徽州“三雕”等传统文化产品。发挥历史名人效应,大力发掘建安文学、桐城派文化、老庄文化、吴楚文化和民俗文化以及遗址文化产品,形成产业优势。应用高新技术提高挖掘、修复、开发传统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3.以文房四宝为代表的安徽工艺文化产业。我省工艺品生产基础雄厚,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潜力较大。宣纸、宣笔、歙砚、徽墨“文房四宝”要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芜湖铁画、桐城佛光工艺、铜陵铜器、黄山漆器等传统工艺品生产要进一步面向市场,加强产品设计和创意,增加文化内涵,形成更多的名品、新品和精品。要抓紧培养新一代工艺品大师和特殊人才,建立工艺品研发机构,促进继承和创新的有效结合。建立跨所有制的艺术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艺术品鉴赏、租赁、拍卖制度,规范拓展文物、艺术品的复制、拍卖市场。
  4.引导民间传统艺术品生产。我省民间传统艺术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要大力发展农民画、丝绒画、丝绣丝刻、灵璧奇石、剪纸艺术、服装服饰、旅游纪念品、竹编、柳编、藤编、草编等工艺品,突出特色、创新设计、打造品牌,使小产品、小作坊实现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与经营。努力开拓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美术等民间文化产品的海外市场,加快形成出口优势。
  (二)适应新的需求,培育新兴文化产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