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今年的政府工作,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一条主线,做好九项工作,办好十件实事,创优发展环境,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负责人:张宝顺省长
一、一条主线、九项工作
(一)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在深化和提高上下功夫。
继续大力推进“1311”规划项目建设。扭住2005年底所有项目全部达产达效的总目标,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动态调整,择优补充;已经达产达效的项目,政府支持的资金要有步骤地尽快退出,所回收的资金,重点支持行业结构调整。
全面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加快对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化工等能源原材料行业的新型化改造;对焦炭、生铁、普钢,要严格行业准入,限制土地供应,控制信贷投放,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切实按照总量控制、高质高效的要求,落实产品总量、用水总量、污染总量的控制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提高产业素质,减少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更加严格地控制焦炭生产总量,坚决取缔土焦、改良焦和小机焦,全面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对特色农业、机械装备、轻工、医药、新材料、房地产、文化等产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下功夫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快发展,提高比重,努力在支柱产业多元化上迈出新的步伐;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建设数字山西;抓紧出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的配套政策,认真实施《风险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大型企业投资设立风险投资企业,确保风险投资年内有大的发展,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效促进机制。
加快发展旅游业。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实现突破;继续推进重点景区建设,突出抓好五台山和平遥古城两大旅游区、太原和大同两大旅游中心城市以及大运路黄金旅游线的建设;深化旅游企业改革,推进建立旅游企业集团;发挥大同、晋城、运城“金三角”的区位优势,加强市场开拓和区域合作,努力拓宽客源市场;牢固树立大旅游产业的理念,科学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各类要素,打造山西特色旅游业的新形象。
加快区域结构调整。中南部各市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大同、朔州、阳泉要加大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忻州、吕梁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太原市要切实搞好城市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不锈钢加工园区和富士康工业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房地产、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实现率先发展;加快大运高速公路经济带建设,努力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布局优化。
放手放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继续清理政策、规章,彻底消除政策歧视,全面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一切领域,并享受与其他企业同等待遇;对承担重点调产项目的非公有制企业,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上述工作除有专门分工的领导外,均由牛仁亮副省长负责,省计委、省经贸委分别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各市人民政府落实。
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由宋北杉副省长负责,省旅游局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和相关市人民政府落实。
(二)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围绕发展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蔬菜四大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布局,重点建设10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带动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东西两山杂粮干果产业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园艺区建设;继续实施“百龙工程”,集中培育10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业加工和营销企业落户山西,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高效率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要切实抓好禽流感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