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省木材加工业和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林板(纸)一体化建设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我省是人造板和造纸大省,但还不是人造板强省和造纸强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设备、工艺相对落后,人造板工业设备总体上相当于国内八十年代中期水平,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我省造纸工业走的是一条以非木材纤维为主要原料进行制浆造纸的道路,木浆发展缓慢,高档产品比例不高、水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较重,全省造纸产量从1999年全国第三位下滑到2002年的第六位。木材原料短缺对加工业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全省仅人造板需求木材原料1300多万立方米,省内采伐限额内木材产量约140多万立方米,所需原料主要依赖于从外省购进和国外进口,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随着林区木材产量的调减,木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原料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木材加工业发展的“瓶颈”。原料林基地投资量大、周期长,企业融资难度大,投入严重不足。现行农业税费导致林农负担加重,收益降低,影响投资建设原料林的积极性。
二、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林板(纸)一体化经营,是林业和林产工业经营体制、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利用产业化联结机制和经营模式,将原料林基地、人造板(造纸)企业、专业市场及其关联产业有机联结起来,构成完整产业链条,有利于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其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林板(纸)一体化建设,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促进林板(纸)产业升级,应对“入世”挑战的战略举措。我省是人造板和造纸大省,木材需求量非常之大,省内自产木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形成巨大缺口,每年外购木材1300多万立方米。省内木浆造纸只占全部造纸产品的8%,中高档纸制品连省内需求也不能满足,全省年进口木浆、中高档及特种纸品100多万吨。天然林禁伐后,由于木材供应持续紧张,我省木材加工特别是人造板企业将受到很大影响,有的企业大量采用果树和废旧木材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有的企业因此而开工不足,竞争优势开始减弱。实施林板(纸)一体化经营,强化木材加工对原料林基地的带动作用,扩大速生丰产原料林资源培育,不但可以有效增加木材供给,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稳定和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促进规模扩张。而且可以实现原料定向培育和近距离供应,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综合成本。这对于我省林板(纸)产业应对“入世”挑战,扩大出口,替代和减少进口,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快林板(纸)一体化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传统种植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集约化程度不高,种植结构单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种植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农村经济发展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目前,我省部分地区已出现土地闲置现象,种植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解决我国及我省“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据测算,经营速生丰产原料林,经济效益要比传统种植业高出两倍以上,发展速生丰产原料林,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林板(纸)产业是一项富民产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