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推进种养业转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是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保证农牧业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必由之路。要在继续抓好奶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饲草料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肉羊及其它养殖和禽类生产,把实施牲畜“种子工程”建设,调整优化畜种、畜群结构和饲草料青贮、科学饲养与围封禁牧、舍饲圈养有机结合起来,转变传统饲养方式,大力推行规模化、模式化、专业化饲养,进行集约化经营,努力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到2007年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所占比例要达到70%,2010年达到75%;到2007年,奶业增加值在畜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例要达到70%,2010年达到80%;2007年养羊业增加值在畜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例要达到5%,2010年达到7%。牲畜良种覆盖率2004年达到83%,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85%、90%。
2、继续推进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绿色特色优质高效农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按产业规划和布局,积极扩大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充分发挥我市奶业发展需求饲草量大这一优势,扩大饲用作物和优质牧草种植规模。发展优质专用玉米、马铃薯、无公害蔬菜、中药材及小杂粮等,加快发展绿色特色经济,为加工转化提供充足原料,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商品率。要努力提高种植业的科技含量,继续引进和推广种植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到2004年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2007年、2010年分别达到98%、100%。
3、加速推进奶业兴市战略,确保实现打造中国乳都的战略目标。奶业既是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突破口,又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奶业兴市战略的实施,对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在继续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统筹整个乳产业发展,加大奶牛基地建设力度。奶牛头数的增加要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方向转变。在良种繁育和优良品种的引进上,要有新突破。努力推进奶牛良种化率,提高奶牛单产。在饲养管理上,要转变传统饲养方式,大力推广奶牛饲养关键技术,提高奶牛集约化饲养管理水平。要强化疫病防治,坚决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疫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防治,要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防疫网络,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实行严格的疫病防治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种植优质饲草及推广青贮技术作为发展奶牛的基础工程来抓,确保1头奶牛2亩青贮玉米和2亩优质牧草,到2007年全市要完成200万亩青贮玉米和200万亩优质牧草种植任务,保证奶牛常年吃到青草。要着手建立奶牛风险保障体系,按政府、龙头企业、农民分别负担的原则,建立奶业风险金,保护和促进我市奶业健康发展。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自治区党委第七次党代会和市委九届五次全委会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构筑完善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不仅关系着全市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全市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1、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紧紧围绕我市乳业、专用玉米、马铃薯、蔬菜、肉业、草业等六大主导产业规划,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继续发展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培育和扶持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有竞争力和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大型农畜产品批发市场。要建立和完善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起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鼓励龙头企业在为农户提供基地建设、信息、销售等项服务的同时采取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投资参股、定单等形式,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2005年、2007年、2010年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60%、80%和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