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2007年,优质专用马铃薯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120万吨,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销售量达到80万吨,马铃薯基地乡达到28个。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得到的收入为594元。
(3)到2010年,优质专用马铃薯种植面积保有100万亩,产量140万吨,加工能力达到56万吨,销售量达到100万吨,马钤薯基地乡达到30个。
(四)蔬菜产业(详见附表1、5)
1、龙头企业培育:以清水河脱水蔬菜厂、内蒙古蒙川绿色食品公司、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呼市馨芳园农贸批发市场、呼市惠东农贸批发市场为龙头,抓好中介组织、市场载体、信息体系建设,培育和扩大蔬菜批发市场,继续支持蔬菜企业的发展。到2004年,加工及销售能力达到10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带动农产15000户,全市脱水蔬菜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达到90万吨,交易额达5亿元。到2007年,加工及销售能力达到140万吨,带动农户20000户,全市脱水蔬菜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达到125万吨,交易额达7亿元。到2010年,加工及销售能力达到180万吨,带动农户25000户,全市脱水蔬菜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达到150万吨,交易额达8.5亿元。
2、区域布局:以赛罕区、回民区、玉泉区、新城区、土左旗、托县为发展重点。
3、基地建设:目前我市产销格局基本以满足呼市市场为主,外销数量相对较少。今后发展重点要在进一步巩固提高供应本地市场能力和水平的同时,立足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的蔬菜。要充分利用我市空气质量好、土壤无污染等优势,抓好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全面推广,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丰富品种,延长供应期。尽快实施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并在品牌和规模上求突破。
(1)2004年,种植蔬菜12万亩,产量51万吨,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10万亩,带动农户15000户,蔬菜基地乡达到41个。
(2)2007年,种植无公害蔬菜15万亩,产量70万吨,蔬菜基地乡达到45个。农民人均从蔬菜产业中得到的收入为422元。
(3)到2010年,种植稳定的无公害蔬菜15万亩,产量72万吨,稳定的蔬菜基地乡达到45个。
(五)肉羊产业(详见附表2、6—8)
1、龙头企业培育:以呼市瑞天隆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绿鑫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清真北亚科工贸有限公司、呼市蒙源牛羊肉市场等食品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新的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到2004年,加工生产能力达到18.24万吨,工业增加值0.36亿元,带动农户6万户。2007年加工生产能力达到18.88万吨,工业增加值0.73亿元,带动农户7万户。2010年加工生产能力达到19.2万吨,工业增加值0.95亿元,带动农户8万户。
2、区域布局:以和林、武川、清水河县为发展重点。
3、基地建设: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羊肉需求的不断增大,羊肉市场呈供求两旺的态势,这一巨大而潜在的市场空间,为我市发展肉羊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具有多年来发展养羊业的传统习惯和得天独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拥有发展养羊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大力发展肉羊生产提供了饲草料保障。
(1)到2004年,肉羊存栏达到150万只,出栏达97.5万只,羊肉产量1.56万吨。
(2)到2007年,肉羊存栏达到300万只,出栏195万只,羊肉产量3.12万吨。农民人均从肉羊产业中得到的收入为162元。
(3)到2010年,肉羊存栏达到500万只,出栏达到325万只,羊肉产量5.2万吨。
(六)草产业(详见附表2、9-10)
1、龙头企业培育:以内蒙古华蒙金河集团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扶持扩大生产规模,并进行深层次开发。到2004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带动农户10万户。到2007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带动农户10万户。到2010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带动农户10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