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市2004-2010年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1、龙头企业培育:我市乳业的快速发展已使呼市成为全国重要的乳品生产基地,乳业发展要继续支持内蒙古伊利集团、内蒙古蒙牛乳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力争建成中国最强、最大乳品企业,并步入国际同行先进行列。到2004年,企业加工生产能力达到250万吨,工业增加值54亿元,带动农户7万户。2007年企业加工生产能力达到550万吨,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带动农产10万户。2010年企业加工生产能力达到650万吨,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带动农户10万户。
  2、区域布局:以土左旗、托县、和林、赛罕区、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为发展重点。
  3、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布局,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奶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草料基地建设,努力提高良种繁育和奶牛个体产量。
  (1)2004年建设奶牛养殖园区30个,其中:3000头以上规模20处,5000头以上规模10处,新建标准化挤奶站200处。完善和新建奶牛服务站30处。奶牛存栏达50万头,鲜奶产量达150万吨。
  (2)2007年建设奶牛养殖园区累计120个,其中:3000头以上规模累计80处,5000头上规模累计40处,新建标准化挤奶站294处。完善和新建奶牛服务站30处。奶牛存栏达100万头,鲜奶产量达350万吨。农民人均从乳业中得到的收入为3640元。
  (3)2010年累计建成标准化挤奶站1750处。累计建设和完善奶牛服务站200处。奶牛保有100万头,鲜奶产量达400万吨。
  (二)专用玉来产业(详见附表2、4)
  1、龙头企业培育:以内蒙古华蒙金河集团、内蒙古华玉淀粉厂、内蒙古正大饲料公司为龙头,努力开发玉米深加工产品,提高加工增值率。同时,为适应畜牧业发展,继续支持饲料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到2004年,企业加工能力达到29.94万吨,销售收入达到7.3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兀,加工转化率达到52%以上,带动农产52000户。到2007年加工能力达到44.8万吨,工业增加值达到3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带动农户60000户。到2010年加工能力达到52万吨,工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带动农户60000户。
  2、区域布局:以土左旗、托县为发展重点。
  3、基地建设:继续扩大专用玉米面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适合企业加工需要和适应当地条件的专用玉米品种,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提高单产,培育相对稳定的规模化的专用玉米生产基地。
  (1)到2004年,种植粮饲兼用、青贮、高淀粉、鲜食玉米达到15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籽粒产量50万吨,鲜草产量600万吨,发展专用玉米基地乡14个。
  (2)到2007年,优质专用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40万亩,籽粒产量70万吨,鲜草产量1100力吨,发展专用玉米基地乡39个。农民人均从专用玉米产业中得到的收入为1850元。
  (3)到2010年,优质专用玉米保有240万亩,发展稳定的优质专用玉米基地乡39个。
  (三)马铃薯产业(详见附表2、5)
  1、龙头企业培育:以内蒙古奈伦集团、三联淀粉厂和华欧淀粉有限公司以及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经济人队伍及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提高马铃薯转化率和商品率,2004年企业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销售量达40万吨,工业增加值达到0.6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带动农户45000户。2007年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销售量达40万吨,工业增加值达到0.76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带动农户45000户。2010年加工能力达到56万吨,销售量达40万吨,工业增加值达到0.74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带动农户45000户。
  2、区域布局:以武川县、和林县为发展重点。
  3、基地建设:今后我市马铃薯重点围绕加强以节水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地产出能力,引进、示范、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引进优质丰产配套栽培技术及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推广适于马铃薯播种、收获的机械化技术。
  (1)到2004年,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产量110万吨,其中优质专用马铃薯面积达到60万亩,产量达到70万吨。加工能力达到33万吨,销售量达到40万吨,马铃薯基地乡达到18个。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