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研究和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措施。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税增长、后劲增强为目标,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财源培植,强化农业基础,构建工业支柱,依托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培育特色经济,发展农村工业和配套经济。营造良好创业发展环境,深化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壮大非公经济,推动产业(企业)聚群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城镇化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实施兴工强县。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立足县域比较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以特色优势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支柱产业。以实施名牌战略为重点,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培育发展“一县一特、多镇一业、多村一品”基地化、专业化生产的特色经济,尽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在县城和重点乡、镇集结发展,提高县域工业聚集水平,形成聚集型园区经济。合理发展配套经济,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大工业、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体系,围绕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加工品牌产品,提高县域工业的产业层次,增强县域工业的竞争力。积极发展农村工业,规划引导农村工业向城镇集中,使工业化、城市化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新型工业化的观念指导农业产业化,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中心调整农业结构,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农产品,科学规划全省农业产业化区域布局,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建设高标准的农产品基地。培育和完善现代农业商品市场体系,大力开发名、特、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争创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农产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农业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济中介组织,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加快生物医药、绿色及保健食品、花卉及绿化园艺、生物化工等云南生物资源先导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形成以知名企业为龙头,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生物技术产业群。
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推动农村工业化,逐步建立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和利益共同体。围绕以天然药物、绿色食品、保健食品、花卉、香料、林产品、蔗糖、茶叶、橡胶及畜禽肉奶制品、水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除原有的烟草、蔗糖等产业的龙头企业外,在全省范围内加快培育形成100户左右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创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特色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各地州市要重点扶持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加快实现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工业化。
(六)以特色园区建设促进工业化
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建立和完善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政策体系,把30个重点工业园区建成新型工业化先行示范区,进一步做好各园区的产业布局规划,使园区真正成为重点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地。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发展,采取“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的方式,促进优势资源和资金向园区集中,使园区成为我省承接国际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引导国内外优势资金、技术和人才向产业层次高、带动性强的园区汇集。各中心城市要把产业、企业集群和重点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中,引导大企业(集团)向重点工业园区集聚,促进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进入园区,实现产业、企业集群发展;积极推进专业化协作,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构建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专业化分工为纽带的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园内中小企业的集群式、规模化发展,把重点工业园区打造成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社会化服务。对园区的水电气、污水处理、物流等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以出口代理、制造中心、技术信息中心、研发中心、质量控制中心等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园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使园区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集聚地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孵化器”,增强园区的集聚功能、创新功能和产出功能。
(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商务服务业。依托中心城市,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良性互动格局,发展现代化的金融、保险、社会保障、研发设计、采购营销机构、工业展览中介服务等服务业,培育和扶持广告、会计、审计、法律、工程管理、科技等咨询服务业,以及商品、生产要素市场服务业等。加快行业协会的改革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服务、管理、行业自律和协调解决国际贸易纠纷,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等方面的作用。发展会展经济,提高会展设施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把中心城市建成面向东南亚、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会展城市。发展旅游经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加大旅游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合理布局旅游生产力要素,推动名牌旅游精品景区工程,促进旅游纪念品加工业的发展,探索和发展度假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加快旅游营销、旅游管理、旅游信息交流的信息化建设,引导旅游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开展旅游业务。
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以昆明、玉溪、曲靖、红河、大理、楚雄、昭通、景洪、潞西等城市为主节点,其他地、州、市所在地的城市为支点,主要综合运输网络为主干的具有独立运作能力和内部协调能力的多层次物流网络体系,重点建设以昆明为中心的国际物流、采购园区和昆明南集装箱节点站,尽快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物流组织管理和国际物流配送的重要基地。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物流市场,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采购、运输、仓储服务网络体系。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鼓励企业联合采购、联合销售、执行同水平价格,促进生产资料加工配送,提高社会化生产和供给的水平。发展流通业,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打破零售与批发、内贸与外贸、地区与部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分隔,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流动,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大商品市场的调整、整合与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各类市场由数量扩张为主向提高规模和素质转变,从贸易为主向工贸一体化发展;重点培育连锁经营为主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创造商业企业名牌,带动工业品的销售与生产,逐步形成一批以特色产业为依托、辐射面广的市场体系和交易中心。
加快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技术进步。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促进仓储自动化、运输合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物流信息管理网络化的发展。推行销售时点管理系统、市场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和银行卡结算等技术,逐步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库存和调度等环节的信息化。发展连锁、配送企业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现代化物流配送、加工配送关键技术。
(八)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
千方百计将大企业(集团)“引进来”。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资金向有条件的地区和符合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吸引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高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关键技术和设备、管理经验和人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云南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积极引进外来战略投资合作者,吸引国际国内500强中的大企业(集团)通过独资、控股、参股、收购、联合、兼并、租赁、托管和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来云南投资建厂,合作开发,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行业整合,提升我省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以开拓周边国家市场为重点,鼓励企业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扩大我省产品市场占有率,带动设备、技术和劳务输出;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条件到国际市场直接融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用技术、品牌、管理等相对优势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根据我国入世承诺和WTO的规则,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加强产品国际化和标准化的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的市场准入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