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以改革为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探索建立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机制,完善经营者薪酬管理制度,深化企业劳动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快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步伐,抓紧完成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落实出资人制度,完善授权经营制度,不断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方式。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效。制定和实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加强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统计评价体系。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遵循市场规则,引导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向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集聚,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全面推进行业整合,依托优势企业或知名品牌,采取兼并、收购、联合、资产划转等方式,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的整合和发展,促使国有资本和优质资源向重点产业、骨干企业集中。
加快培育大企业(集团)。增强大企业(集团)的资本运作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市场营销能力,鼓励企业低成本扩张,组成战略联盟,延伸产业链,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加强大企业(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技术创新,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管理完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重点培育30户大企业(集团),落实支持30户大企业(集团)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新产品开发、信息化建设、出口退税、人才引进、上市融资、盘活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发展壮大非公经济。落实非公经济的各项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策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围绕我省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施积极的产业(企业)集群发展战略,加快各具特色的非公经济园区建设。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向重点产业投资。吸引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参与非公经济发展。支持非公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非公经济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产品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非公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扩大非公经济总量,提升非公经济实力。
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
中小企业促进法》,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培育骨干企业,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创新市场组织体系,构建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产业链为纽带,重点产业、工业园区、大企业、农业产业化项目为依托的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培育“专精特新”的企业集群、区域特色经济链和经济圈,形成集群化、特色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新格局。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认真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电力供应紧张、部分加工业原材料不足、出省物资运力趋紧是制约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瓶颈”问题,必须认真解决。要在积极发展水电的同时加大火电建设的投入,力求丰枯季节电量平衡。做好计划用电工作,尽力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连续运行。调整修订全省煤炭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矿山建设和技术改造步伐,提高煤炭生产能力,增加煤炭产量,确保工业用煤。推进矿电结合、煤电联营,制定合理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满足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发展需要。加快磷、铜、铅锌、铁等重要工业资源的地质勘探步伐,加快矿山建设进度,做好资源接替工作,缓解“瓶颈”制约。
建立健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监管机制。合理开发利用能源及矿产资源,加强资源的勘查评价,摸清家底,掌握我省资源的基本状况。以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安全为前提,遵循“科学、合理、充分、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强化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探及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制定资源开发规划,加强对战略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构建矿产资源安全供应预警机制,制定保护措施,确保经济安全和产业持续发展。加大资源开发的调控力度,对新发现的资源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对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资源要严格控制初级原料和低附加值矿产品的出口,强化出省矿产品综合调控,保障重点企业用矿。实施重点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定矿产资源保护费征收办法,提高矿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进一步规范矿产品经营秩序,坚决查处和打击私挖乱采、非法经营等不法行为。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基地,积极利用国外资源。
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扩大天然气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节能监测和执法监督,实施能效标识计划,推行节能产品认证,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钢铁、有色、化工、建材、交通及建筑等耗能行业要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努力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和转换效率,加强工业节水管理,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回收和深加工,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管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
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全面贯彻《
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大力推广资源利用率高、污染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把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和企业自愿行动相结合,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从源头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搞好工业垃圾的回收利用,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治理,在重点工业园区推行IS014000认证,创建新型工业化生态园区。发展环保产业,组织开展技术和装备攻关,提高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水平,大力发展环保咨询服务业,引导开展社会化环境服务,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培育环保骨干企业,依法淘汰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低效的环保产品。
(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国际先进信息技术,对现有信息网络进行优化配置,建成符合国际信息网络发展方向的高速、宽带信息传输基础网,大力发展高速公用光纤骨干传输网,稳步发展接入网,继续发展固定电话网和移动通信网,引进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促进广播电视网的数字化进程,适度发展卫星通信网。建设骨干信息系统工程,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程度,推动信息资源产业化。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鼓励支持软件开发、生产及出口,加大云南软件园的培育发展力度,争取进入国家先进软件园的行列,大力开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产品,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业和信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信息化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建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体系。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创新企业管理手段。加快共性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在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全过程推行信息化,逐步实现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营销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推广和运用资源计划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快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促进管理创新。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30户大企业(集团)要优先实现管理信息化,抓紧实施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以大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为中心,形成一批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带动全省企业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