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机械制造业销售收入150亿元,年均增长14.8%,2007年194亿元,年均增长14.5%,2010年280亿元,年均增长13.9%,2020年900亿元,年均增长12.0%;2005年工业增加值39亿元,年均增长15.0%,2007年49亿元,年均增长14.5%,2010年80亿元,年均增长15.7%,2020年280亿元,年均增长14.3%。
发展方向:从传统的机械工业向现代装备制造业方向发展,全方位推进机械工业的集群化和信息化。加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提高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以轻重型货车、客车等商用车和乘用车为主的汽车工业及车用柴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品;与烟草、制药、电力、冶金、有色、化工、交通、建材、制糖、环保产业发展配套的系列相关设备;发展物流自动化设备、金融电子设备、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电缆、输变电设备、水电设备、精密数控机床和光学仪器;建设昆明北郊机械工业小区、昆明杨林、昆明呈贡现代装备工业基地,曲靖汽车城,大理农业机械工业等基地,初步形成云南现代装备制造工业的产业格局。
农特产品加工业
云南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糖、茶、胶、果蔬及畜禽肉奶加工工业具有明显优势。2002年全省农特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60.9亿元,工业增加值17.9亿元。其中:制糖业占国内20%的市场份额,在全国位居第二。2002/2003年榨季产糖190万吨,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7.47亿元,工业增加值8.81亿元。制茶业茶园面积已达到277万亩,产茶8.36万吨,农业产值10亿元,工业增加值6752万元。
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农特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25亿元,年均增长27.1%,2007年200亿元,年均增长26.8%,2010年400亿元,年均增长26.5%,2020年1450亿元,年均增长19.2%;2005年工业增加值39亿元,年均增长28.5%,2007年63亿元,年均增长28.6%,2010年120亿元,年均增长26.8%,2020年390亿元,年均增长18.6%。
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稳步发展糖,努力提高茶叶质量,扩大橡胶、果蔬、畜禽肉奶制品加工能力,加快发展绿色保健食品、天然药物、造纸与纺织原料、香料、花卉、绿色园艺等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重点:努力探索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到2010年全省甘蔗面积稳定在350万亩左右,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平均农业单产5.75吨,甘蔗含糖份达14.5%;全省茶园面积保持在270万亩左右,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达到50万亩、有机茶园7万亩;保持橡胶、水果、蔬菜面积的稳定发展,为农特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糖业通过行业整合和制糖企业技改,发展多样化、系列化产品,包括精制速溶糖、微晶糖、幼晶糖、酶转化低聚寡糖、甘露醇、绵白糖、木糖醇等产品,加强蔗渣、废渣等副产品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出糖率和优质食糖产品率;茶叶通过行业整合,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带动产业的发展,提高质量,做大名优品牌,扩大绿色茶、有机茶的产量,形成袋泡茶、速溶茶、香味茶、泡沫茶、药茶、新型茶饮料等多种产品系列,提升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培育云南著名茶叶品牌;天然橡胶以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开发新的橡胶制品;发展缫丝产业,建成优质蚕茧生产基地100万亩;扩大麻品种植,发展麻纺织、麻木合成板及麻油等麻产品的深加工;水果以热带、亚热带品种为主,发展保健饮品和保鲜水果;蔬菜选择环境条件好的地区布点,进行品种结构调整,推行分选及保鲜包装;畜禽肉奶制品,以提高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形成一批名牌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把云南建成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
建材产业
我省建材产业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石材、涂料、砖、瓦等非金属材料制造业及加工业。2002年全省建材工业销售收入69.08亿元,工业增加值27.41亿元。全省主要建材产品产量为:水泥1841.04万吨,平板玻璃311.7万重量箱,大理石板材165.7万平方米。
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建材产业销售收入 113亿元,年均增长12.2%,2007年142亿元,年均增长12.2%,2010年200亿元,年均增长12.1%,2020年550亿元,年均增长11.0%;2005年工业增加值39亿元,年均增长12.5%,2007年49亿元,年均增长12.5%,2010年80亿元,年均增长14.3%,2020年200亿元,年均增长11.6%。
发展方向:改造提升水泥、玻璃、砖、瓦等传统建材,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非金属及深加工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淘汰落后生产力,提高建材行业的整体水平。
发展重点:在全省水泥行业中推广国际先进新型干法生产技术与装备。通过行业整合,扩大水泥企业(集团)年生产规模,2020年形成生产能力1000万吨以上企业1户、500—1000万吨1户,前5户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提高到70%。提高浮法玻璃产品质量、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加快发展玻璃深加工产品,开发微晶玻璃。发展各种轻质、高强、多功能墙材,包括石膏(蔗渣)刨花板、煤矸石砖、非承重型的陶粒、加气混凝土、石膏、水泥刨花板、蜂窝纸板墙体材料等,利用工业废渣生产的空心砖、陶粒砌块、石膏刨花板等产品,发展绿色、多元、高档的各种新型系列装饰材料,使其向功能化、高档化和无公害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石材产品,开发硅藻土、硅灰石、高岭土、石膏、碳酸钙(方解石)等矿种,加快非金属矿深加工制品产业化进程。发展玻璃钢制品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造纸产业
云南拥有丰富的林木及竹资源,造纸工业历史悠久,具备林(竹)浆纸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2002年完成机制纸及纸板22.86万吨,纸浆13.74万吨,工业销售收入20.70亿元,工业增加值8.2亿元。
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造纸业销售收入30亿元,年均增长13.0%,2007年38亿元,年均增长13.0%,2010年60亿元,年均增长14.2%,2020年300亿元,年均增长16.0%; 2005年工业增加值12亿元,年均增长12.0%,2007年14亿元,年均增长12.0%,2010年30亿元,年均增长17.6%,2020年60亿元,年均增长11.7%。
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云南的林、竹、麻、蔗渣等资源优势,发展造纸工业,走林纸一体化的路子。加快速生丰产林原料基地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重点:发展高档文化、包装和生活用纸。以思茅、文山、德宏等地州为重点,建设思茅120万吨纸浆、50万吨纸,文山30万吨纸浆、15万吨纸,德宏10万吨竹浆及30万亩竹林基地等林浆纸产业化项目,形成以木浆纤维为主、麻纤维和其他纤维为辅、总制浆能力250万吨和100万吨纸的云南造纸工业基地。重点发展高档涂布白卡纸、白板纸、涂布纸板、高强度瓦楞原纸及高强度牛皮纸箱板;加快发展高透气卷烟纸、滤嘴棒纸、高平滑度铝箔衬纸、凹印水松纸;开发低定量涂布纸、胶印新闻纸、高档生活和现代化办公用纸。
(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2002年全省信息产业总收入107.6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收入85.6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工业销售收入22亿元,信息产业增加值43.8亿元。
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信息产业销售收入157亿元,年均增长13.5%,2007年202亿元,年均增长13.5%,2010年300亿元,年均增长13.6%,2020年1250亿元,年均增长14.5%;2005年工业增加值69亿元,年均增长16.2%,2007年92亿元,年均增长16.0%,2010年150亿元,年均增长16.6%,2020年400亿元,年均增长13.0%。
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积极拓展以电信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强化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推进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
发展重点:加强金融专用电子信息设备、太阳能光伏器件、红外微光元器件、敏感元件、电子浆料和电子级高纯材料等产品的研发。促进移动通讯设备、军工电子产品和数码电子产品等的研发和生产。加快发展软件业,开发一批具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国家登记的软件产品。在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三网”的融合。大力发展信息咨询和网络服务业,积极开拓国内外,特别是东南亚信息市场。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内部基础管理,逐步实现管理方式系统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商务营运电子化。
加快发展现代生物制药为主的医药产业。云南是我国天然药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全省现有药品生产企业176户,其中有50户通过了GMP认证。有3600个品种获得国家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其中87种中药被列为
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已形成以中成药和植物药为主,包括化学药、现代生物制药在内的多门类药品生产体系。2002年化学原料药、中成药产品销售收入36.19亿元,工业增加值16.9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