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二)发展壮大能源产业
  电力
  我省水能资源可开发容量约9570万千瓦。2002年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925万千瓦,其中水电624万千瓦、火电301万千瓦;发电量 427亿千瓦时,其中外送32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20.1亿元,工业增加值71.4亿元。
  发展目标:预计到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2775万千瓦,其中水电1574万千瓦、火电1201万千瓦。省内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00亿千瓦时,“云电送粤”规模争取达到780万千瓦。2020年装机容量力争达到7000万千瓦。进一步完善省内500千伏主网结构,形成适应“云电外送”需要的主干网架。
  “十一五”期间220千伏网架延伸到每个地州市,110千伏网架延伸到每个县市,实现全省联网。预计2005年电力产业销售收入187亿元,年均增长15.8%,2007年250亿元,年均增长15.8%,2010年350亿元,年均增长14.3%,2020年1300亿元,年均增长14.1%;2005年工业增加值110亿元,年均增长15.5%,2007年150亿元,年均增长16.0%,2010年270亿元,年均增长18.0%,2020年900亿元,年均增长 15.1%。把电力工业建成我省国民经济又一重要支柱产业。
  发展方向:全面贯彻开发能源和节约能源并举的方针,实现电源和电网建设的协调发展,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建设水火电大型项目,优化水火电结构,同步建设电网。因地制宜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发展重点:2010年前建成小湾、景洪、金安桥等大型水电工程以及李仙江、牛栏江、南盘江、苏帕河、硕多岗河等梯级电站,建设滇东电厂、开远电厂、宣威七期、小龙潭三期、曲靖三期、昆明新厂、镇雄电厂、巡检司电厂(扩建)等一批火电项目。在现已初步形成500千伏“日”字型主网架基础上,形成包括500千伏宝峰、罗平、七甸、曲靖、厂口、草铺、昆西北七个节点的“日”字形双环网,并建成500千伏昆西北变电站、红河变电站、思茅变电站、玉溪变电站、昭通变电站、曲靖换流站。主网架满足“十一五”期间省内电力负荷增长及2009年起“云电送粤” 780万千瓦的需要,保证“云电外送”。
  2020年前建成糯扎渡、溪洛渡、向家坝、观音岩、虎跳峡、白鹤滩、乌东德、六库等大型水电站。全省的电网结构满足云电外送4000万千瓦左右的需要,使我省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
  煤炭
  煤炭是我省的主要能源之一。全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240多亿吨。2002年全省生产原煤3139万吨,洗精煤246.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6亿元,工业增加值14.7亿元。
  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煤炭业销售收入48亿元,年均增长16.1%,2007年66亿元,年均增长16.6%,2010年150亿元,年均增长22.0%,2020年250亿元,年均增长12.4%;2005年工业增加值24亿元,年均增长17.7%,2007年30亿元,年均增长15.4%,2010年50亿元,年均增长16.5%,2020年70亿元,年均增长9.1%。
  发展方向:以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煤炭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滇东和滇东北地区为主、滇西为辅的煤炭生产格局;加大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合理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矿山开发和煤产品深加工;推动煤炭工业向高效、安全、洁净、优质的方向发展,满足我省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确保云南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重点:重点开发先锋、小龙潭、恩洪、老厂、昭通等矿区,形成先锋褐煤、小龙潭褐煤、恩洪主焦煤、昭通镇雄无烟煤、富源老厂无烟煤 5大煤炭生产基地,加快曲靖市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省工业提供能源和原料保障。加快结构调整,在满足能源用煤的同时,推进煤资源向关联产业的延伸和转化,延伸煤、焦、油、化工产品、矿电结合产品的产业链。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推广使用水煤浆产品,有效提高煤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水平。加大重点煤矿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继续治理整顿煤炭生产秩序,坚决关闭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冶金产业(有色金属、钢铁)
  云南金属矿藏和有色金属工业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2002年全省10种有色金属产量89.6万吨,居全国第3位,其中铜20.9万吨、铝 16.4万吨、铅17.2万吨、锌28.2万吨、锡6万吨。全省钢产量274.7万吨,其中成品钢材210.3万吨。冶金产业销售收入229.6亿元,工业增加值67.5亿元。
  云南具有多种金属矿藏,共、伴生组份更为多样。锌、锡、铅、银、铜、钛、镍、铟族等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矿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新近发现东川金矿、迪庆羊拉铜矿、普朗铜矿、昭通鲁甸沿河铜矿、思茅大坪掌铜、金、银共生的多金属矿、腾冲县明光乡铜、铅、锌多金属矿等一批大型有色金属矿,为云南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后续资源。大红山、鲁奎山等大型铁矿正在加快开发。
  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冶金产业销售收入302亿元,年均增长9.6%,2007年450亿元,年均增长22.1%,2010年480亿元,年均增长9.7%,2020年1500亿元,年均增长10.6%;2005年工业增加值95亿元,年均增长12.0%,2007年144亿元,年均增长23.1%,2010年160亿元,年均增长11.4%,2020年430亿元,年均增长10.8%。
  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生产力,着力提升产品结构。有色金属工业要把提质增效作为主攻方向,加大新材料研发力度,提高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钢铁工业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加品种,提高质量。
  发展重点:以促进集约化生产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为重点,加快铝、铜、锡、铅锌、镍等10种有色金属的发展。进一步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有色金属工业,走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路子。大力发展金、银、锗、铟、铋、铂、钯稀贵金属深加工产品及砷的系列产品,加快元江镍资源的开发,引进二氧化钛生产技术,发展钛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外矿产资源,发挥电力优势,创新矿电结合机制,以滇南的锡铝、滇东的铅锌、滇中的铜铝、滇西的铜锌铝为重点,把云南建成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加快钢铁工业发展,在稳定发展普通建筑钢材的同时,重点调整产品结构,采用先进技术开发热轧板、冷轧板、镀锌板、不锈钢板、冷轧硅钢片等高端产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大找矿和勘探力度,扩大后备资源,加强与省外及周边国家资源开发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
  化工产业
  云南化工已形成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化肥生产的产业格局。已探明的磷矿资源保有储量29.3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 22.2%,磷矿石年产量占全国的1/3,居全国第1位。高浓度磷复肥、黄磷、磷酸产量居全国第1位,硫酸居全国第3位。2002年全省磷肥装置能力990万吨,其中高浓度磷复肥达262万吨。工业销售收入109.2亿元,工业增加值26.1亿元。
  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化工产业销售收入157亿元,年均增长13.6%,2007年208亿元,年均增长14.2%,2010年300亿元,年均增长13.7%,2020年1000亿元,年均增长13.2%;2005年工业增加值40亿元,年均增长15.3%,2007年49亿元,年均增长13.4%,2010年70亿元,年均增长13.1%,2020年190亿元,年均增长11.7%。
  发展方向:调整化工产业结构,发挥磷矿、煤炭、煤层气、盐、石灰岩、电和生物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磷化工、煤化工,积极拓展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推进“矿肥结合”、“矿化结合”、“磷电结合”,提高云南化学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发展重点:以磷矿资源为基础,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重点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和专用肥,把云南建成我国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实力的磷复肥基地。依托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海口和安宁两个片区建设国家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形成32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的生产能力。配套建设大型煤制氨供氨项目。到2010年全省高浓度磷复肥产量达到500万吨。
  发展以能源转化型为主的煤化工产业,以曲靖、昭通、红河、昆明等地为重点,依托大企业 (集团)建设煤化工基地,发展大型煤制合成氨、焦化、甲醇、二甲醚等煤深加工产品。在曲靖新建200万吨焦碳生产能力的大型焦化及下游产品加工装置;在曲靖、开远建设车用和民用燃料的甲醇/二甲醚生产装置;建设2—3个百万吨级的大型煤化工厂,形成年产150万吨煤液化油及其他系列化工产品的能力,形成煤——焦化、煤——气化、炭与燃料化工、合成材料、甲醇制烯烃五大煤化工产业链。
  机械制造业
  云南省机械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机械工业中有一定技术基础、产品特色、市场占有率的行业。2002年全省机械工业销售收入98.76亿元,工业增加值24.88亿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