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工业化、国际化意识不强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基础薄弱的地方不敢抓工业、不善抓工业、不愿以工立业。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地方,国际化意识不强,产业化协作水平低,不善于抓住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全省关键共性技术的国际协作项目屈指可数,产业内的相互协作也很有限。
  “瓶颈”问题制约着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内部来看,能源供应短缺、矿产资源接替不足、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成为制约冶金和化工等重工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的瓶颈;高素质人力资源不足,成为信息化发展和工业技术进步的瓶颈。从外部来看,我省还未成为国内外工业资本、生产要素和技术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云南以北和以东的陕西、四川、重庆和广西等省市区,以南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利用外资和工业投资的数量明显比我省多,投入不足制约着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我省重点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省内市场日益成为国际国内市场的组成部分,企业必须面对国内外同类企业销售和服务的竞争,特别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及运输成本低的电子信息、卷烟、食品、机械、轻型建材、医药等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使云南工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超常规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统筹,实施信息化带动、城市化推动、扩大开放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努力构建投融资、技术创新、服务保障和园区基地四大支撑体系,做强做大烟草及配套、能源、医药、冶金、信息、建材、化工、机械制造、农特产品加工、造纸等10个重点产业,重点建设30个工业园区,突出抓好30户大企业、大集团,实现云南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
  工业经济总量发展目标:预计2005年全省全部工业销售收入2400亿元,年均增长10.1%,2007年3158亿元,年均增长14.7%,2010年4500亿元,年均增长12.1%,2020年预计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0%,其中10大重点产业2005年工业销售收入1880亿元,年均增长11.2%,2007年2457亿元,年均增长14.3%,2010年3420亿元,年均增长12.3%,2020年1.07万亿元,年均增长12.1%。预计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1035亿元,年均增长10.0%,2007年1298亿元,年均增长12.0%,2010年1790亿元,年均增长11.0%,2020年4320亿元,年均增长10.0%,其中重点产业2005年达到910亿元,年均增长10.2%,2007年1141亿元,年均增长12.0%,2010年1590亿元,年均增长11.2%,2020年3900亿元,年均增长10.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标: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2005年36.0%,2007年38.7%,2010年44.8%,2020年54.0%,其中10个重点产业2005年31.7%,2007年34.1%,2010年39.8%,2020年48.8%;2010年和2020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保持在144,与现在基本持平,处于全国上等水平,烟草工业对效益指数的影响明显下降,非烟工业上升;2010年工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8.6万元以上,2020年达到12.5万元以上;新兴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达到40%,2020年达到60%;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达到18%,2020年达到30%以上;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2010年达到 1.5%,2020年达到2.5%;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010年达到15%,2020年达到25%以上;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0年达到55%,2020年达到60%;2020年前企业专利申报受理年增长率不低于5%。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每万元CDP能源消耗,2010年达到1.45吨标准煤/万元,2020年1.25吨标准煤/万元(注:2002年1.62吨标准煤/万元);工业污染治理,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2010年50%以上,2020年70%以上。
  城镇化发展目标:全省城镇化率2010年达到36%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2020年前完成现代新昆明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建成四个新城区;建成曲靖、玉溪、大理、个开蒙等区域中心城市;将楚雄、保山、丽江、香格里拉、六库、芒市、景洪、临沧、思茅、文山、昭通等建成中等城市,搞好县城、中心乡镇和边境口岸城镇建设。建设30个重点工业园区。
  人力资源利用目标:2010年工业从业人员达到208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8万人;2020年工业从业人员达到34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达到50万人。工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2010年比2002年提高3个百分点,2020年提高7个百分点。企业经营管理者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2010年达到6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工业投入目标:以2002年工业投资总量为基数,从2003年起至2020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幅度保持在15%左右。
  (三)重点产业布局
  根据我省现有工业基础、资源条件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将10大重点产业布局在以下区域。
  一是布局在全省产业集聚与辐射面较大的昆明、玉溪、曲靖、红河(个旧、开远、蒙自)、大理、楚雄等中心城市及区域中心城市;二是布局在以交通干线和拟建中的国际大通道为基本走向的泛亚铁路经济带、昆河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带、昆瑞经济走廊、昆曲工业走廊;三是布局在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区位优势突出、工业基础较好、交通便捷、环境容量大的地区。
  通过调整重点产业的空间布局,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促使工业加工企业向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经济沿线集中,通过园区建设,形成一批工业加工中心。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不同层次的区域产业群和产业带,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构筑云南工业发展的新格局,为实施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实施“巩固、壮大、提升、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即巩固提高烟草及配套产业,发展壮大能源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构筑新型的工业产业体系;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加快发展烟草及配套、能源、医药、冶金、信息、建材、化工、机械制造、农特产品加工、造纸十大重点产业,实现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巩固提高烟草及配套产业
  我省烟草产业在全国烟草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2年两烟产销量持续位居全国第一,烟草及配套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75.8亿元,工业增加值365.7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6.1%。
  发展目标:保持“两烟”产销量全国第一的发展趋势,预计2005年烟草及配套产业销售收入543亿元,年均增长4.5%,2007年604亿元,年均增长5.5%,2010年700亿元,年均增长4.9%,2020年800亿元,年均增长2.9%;2005年工业增加值411亿元,年均增长4.0%,2007年451亿元,年均增长4.8%,2010年480亿元,年均增长3.4%,2020年530亿元,年均增长2.1%。
  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云南的原料、品牌和技术装备优势,加强省际、国际间的联合并购和重组。扩大烟叶和卷烟出口,引进和开发国际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建设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的营销体系。
  发展重点:实施“名牌战略”和“大品牌战略”,做精做强名优品牌,使名优产品产量达到总产量的75%以上。加大低危害卷烟的研发力度,提高低危害卷烟在整个卷烟产品中的比重,发展造纸法烟草薄片技术。抓好7大烟厂,建好9大原料基地,重点抓好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大理、昭通、保山、文山9大原料基地的建设。发展与烟草配套的包装装潢印刷业,水松纸、烟用丝束、烟用香精香料及BOPP膜等烟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推动省际、国际间的联合生产经营,增强行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行业的经济效益,将云南建成国家重要的烟草产业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