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新型工业化
 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云政发[2004]8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人民团体,省属大中型企业,中央驻滇各单位:
  现将《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二00四年二月二日

          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前言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郑重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科学分析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我国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世纪我省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省上下要抢抓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我国加入WTO、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省现代化进程中的首要目标和历史任务,牢固树立工业强省的意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科学合理地布局全省重点产业,推进重点产业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发挥工业在促进我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中的重要作用,特编制2003年至2020年《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云南工业发展概况和环境

  (一)基本现状
  我省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涵盖39个行业大类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全省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13%上升到2002年的3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由1952年的69元提高到2002年的5178元。目前,主要工业行业是烟草、电力、冶金、化工、机电、食品、建材、医药、造纸及纸制品和印刷等。2002年,这些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8%。卷烟产量610万箱,居全国第1位;食糖产量145万吨,居全国第2位;10种有色金属产量89万吨,水电发电量263亿千瓦时,居全国第3位。工业是我省财政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源泉,地方财政收入的70%来自工业,出口商品总额的75%以上来自工业品。
  (二)工业化水平
  从工业化的主要指标来看:20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24美元,经济水平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1.1:42.8:36.1,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73.6:9.0:17.4,城市化水平为26%,只处在工业化的准备期。总体上,我省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
  (三)发展环境
  新世纪,云南工业发展既有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1.机遇和条件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为我省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体制和机制。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五个统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五个坚持”的原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为进一步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巩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过去由政府计划主导的工业化向市场主导转变,使企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形成注入强大动力。
  丰富的水能、矿产和生物资源为我省重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省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三,92%以上的可开发水电资源集中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大水系,并且开发条件优越,水能资源的有效开发将把电力产业建成我省又一重要支柱产业。我省磷矿、有色金属矿、煤矿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居重要地位,磷矿矿床埋藏较浅,矿石品质好,易采易选,磷矿石年产量居全国第一;有色金属矿具有资源丰富、矿种齐全、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等特点和优势,在国内外矿产资源中占重要位置;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分布广、煤种全、煤质好,已探明储量居全国第8位,随着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矿产业将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我省是全国生物资源种类最多的省份,也是举世瞩目的生物基因宝库和生物资源王国,生物资源富集、气候独特、生态环境良好等优势是发展培育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和实现“绿色经济强省”目标的重要基础。
  五十多年的工业建设为我省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省工业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工业生产稳定增长,2002年工业增加值达778亿元,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支柱产业培育取得成果,初步形成了年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烟草、能源、冶金、有色、化工、机械、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和一批产销量名列全国前茅的特色产品;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制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培养造就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经营者队伍、具有专业技术的科技人员队伍和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职工队伍,为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省重点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西部大开发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将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水能、矿产和生物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带动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工业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和市场空间。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我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使云南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门户,为我省工商企业充分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将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金属、磷化工、钢材、医药、机电等产品更多地推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为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新一轮规模空前的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高潮正在兴起,这对我省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大规模吸引社会投资和外商投资,承接产业转移,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加工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体系的战略转移和升级,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和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十分难得的重要历史机遇。
  2.困难和挑战
  工业经济增长乏力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1999年到2002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均达10%以上,但我省只达到8%,增幅处于全国末位。由于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使我省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面临严峻的形势,全国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而我省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两番,人均GDP仍与全国有差距。因此,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促使全省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才能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制约着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形成。我省工业基本上是在自然资源利用、初级原材料加工和国家投入基础之上形成的传统产业体系,地区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2002年,全省16个地州市中昆明、玉溪、曲靖、红河、大理、楚雄和昭通7个地州市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90%,其他地区仅占10%。在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中,烟草工业占55%,金属矿、非金属矿产业占19%,能源产业占11%,作为国民经济装备工业的机械制造业只占4%。全省工业技术装备总体落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69%,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仅占9.26%,处于国内一般水平的达70.31%,还有17.61%设备为国内落后水平,亟待淘汰、更新。全省工业产品中精深加工产品和名优产品少,一般产品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更少。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品总量的17—18%,而我省仅占7%左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成长。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