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坚持对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加大对职业教育院校布局结构及专业调整的力度,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别界限,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在改革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盘活现有资源,提高其整体效益。注意各市职业教育专业的合理分工,实现集约化办学。同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新建一批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新产业或行业相适应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6.坚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做到总体规划,统筹管理,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与时俱进。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面临的困难,又要谋划好长远,做好发展规划。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城市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07年,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终身学习要求,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初中高等层次衔接、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由现在的38万人增加到80万人,年平均递增16.1%;其中,学历教育65万人,年平均递增11.4%,年职业培训1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由现在的15万人增加到25万人,年平均递增13.5%。农村适龄人口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初中后职业教育,城市普及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全省人民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由现在的630余所,调整到400所左右,城市建设100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建设50所标准化职业教育机构,在此基础上力争创建60所左右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办好与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相关的15所左右省级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并集中力量创建5所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在人口数量比较多,且经济发达、职业教育基础好的县和县级市,创办2至3所综合性、社区性职业技术学院。
——以现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建设机械加工、汽车、石化、信息、现代服务业、农业等10个人才培养基地和300个省级示范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建设与“两个基地”和“三大产业”相适应的20个左右实训基地和100个品牌专业。
——逐年扩大高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入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和比例。到2007年,高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普通高等学校的比例分别达到高校本科招生计划的8%左右。
——2004—2007年,每年城市中等职业学校招收5万名农村初中毕业生,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
——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2003—2007年,年培训城镇职工200万人次;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万人次;每年为30万名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培训。
二、职业教育发展振兴的任务与措施
(一)整合资源,合理布局
加大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力度,进一步规划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布局,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发挥政府统筹力度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别界限,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加强骨干示范性学校建设,逐步形成以骨干学校为核心,多种类型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格局。在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再并入普通高等院校。防止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