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
(1)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各区县(自治县、市)档案馆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接收电子档案,对各种类型档案数字化,建设相关的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逐步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市档案局(馆)要积极配合三峡库区建设,建立重庆库区移民数字档案库。
(2)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要求,加强对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使保存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市档案局选择有条件的单位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试点,总结推广经验,规范机关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3)对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尽快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4)积极争取创建电子文件管理中心。2004年,市档案馆初步建成电子文件接收管理系统,在重庆市电子政务外网上接收已公开发布的电子文件。2005年,各区县档案局按照渝委办发〔2003〕19号文件精神,统一传输通道,完成与本地电子政务的连接工作。
(5)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2004年,在市档案馆建立全市档案资料数字化服务中心,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全面实施,纳入政府目标,逐年完成。各区县(自治县、市)档案数字化工作在万州、北碚、渝中等区档案馆先行试点;其他各级有条件的档案部门也要对档案数字化进行探索和研究。
(6)按照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并存的原则,实现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从2005年起,市级机关各部门在向市档案馆移交档案时,必须按照市档案局的统一要求将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步移交,缺一不可。区县(自治县、市)要参照市里有关规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尽快制订出本地区电子文件归档的管理方法、时间要求和技术标准。
(三)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要遵循“规范、先进、实用”的原则,既要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又要兼顾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其功能涵盖对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数字档案信息的处理、归档、组织、发布、利用、管理以及内部的OA系统。全市档案部门要齐心协力建设“三四”工程:即档案信息应用、档案数字化处理、档案信息公共服务三大平台,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安全与维护、信息利用四大应用系统。
1.进一步加大重庆市档案管理软件的推广力度,提高档案管理技术和应用水平。从2004年起,各区县(自治县、市)档案局要全面推广使用市档案局统一要求的规范化的档案管理系统,为保证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基础条件。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