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二)高度重视扶持发展流通型龙头企业
  立足大宗、主要农畜产品产地和集散地,逐步建设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功能齐全、资源充足、交易活跃、辐射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鼓励发展为生产企业服务的集信息、仓储、配送、运输、装卸、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园区,形成批发与零售、综合与专业相配套的市场网络体系。当前要集中力量建设和培育活畜、皮革和绒毛、马铃薯、葵花籽、蔬菜、中药材等专业批发市场,使其成为区域性的农畜产品集散中心。
  大力加强市场中介组织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培育和壮大流通主体,发展批发商、代理商和农牧民经纪人,积极培育具有法人资格的流通组织,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建立农畜产品“绿色通道”,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坚决清理农畜产品市场流通中的“三乱”行为,保证农畜产品运销畅通,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畜产品市场体系。
  (三)积极创办和引进新的龙头企业
  目前,全区乳业和羊绒业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已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各地要紧紧围绕现有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实现良性互动,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新的损失。各盟市和有条件的旗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围绕肉类、粮油、马铃薯、饲料饲草等全区性主导产业和区域性主导产业,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创办和招商引资,吸引区外和国外资金参与我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主动接受全球经济重组过程中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向我区转移。力争尽快形成一批新兴的龙头企业,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
  四、强化农畜产品基地建设
  各盟市、旗县都要从当地比较优势出发,明确重点,择优发展,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促进生产力要素向最适应区域的优势产业集中,加速优势产业基地的形成。
  (一)优化区域布局,推进专业化生产
  根据六大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采取农牧户、专业大户、种植养殖小区和规模化、规范化的种养殖企业等多种模式,积极推动基地生产由分散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由小而全向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方向转变。为了进一步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我区农牧业要尽快实行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的转变。
  切实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和集约化水平。以“种子工程”为切入点,加快种子、种畜、种苗的产业化进程。加大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的推广力度,实现奶牛、肉牛、肉羊的良种化;加大玉米饲用、加工专用,马铃薯食用、加工专用及转基因高油大豆等粮油作物品种选育、推广力度,生产适宜龙头企业加工需要或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巩固绿色产品大区的地位。加强田、水、林、电、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形成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农畜产品稳定、均衡生产的产业化基地。
  (二)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