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绒(皮革、皮毛)产业
以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羊绒加工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羊绒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力争形成1—2个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巩固同行业全国第一的地位。山羊绒产量稳定在5000吨以上,稳居全国第一,2005年、2007年、2010年羊绒制品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20亿元、160亿元、250亿元,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稳定在70%和60%以上。
我区皮革、皮毛、羽绒资源丰富,质量优良,产业开发条件日趋成熟。要坚持高起点和高技术含量,引进国内外知名皮革、皮毛、羽绒加工企业,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发展皮革和羽绒制品生产,实现加工增值,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粮油产业
玉米产业要围绕食品、饲料、轻化工、医药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重点行业进行深度开发。食品行业重点开发多功能玉米粉、味精等食品添加剂系列产品;轻化工行业重点开发变性淀粉、赖氨酸等系列产品;医药行业重点开发酶制剂、饲用金霉素、葡萄糖、医用酒精等系列产品。到2005年、2007年、2010年,玉米产业化基地占当年玉米总播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45%、60%、80%,其中青贮玉米种植分别达到800万亩、1000万亩和1200万亩,玉米加工销售收入分别达到70亿元、80亿元、100亿元。
油料产业要重点支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重组扩大规模,大力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发展高级烹调油及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卵磷脂、葵花蛋白、绿原酸等产品,提高效益。到2005年、2007年、2010年,以大豆、油葵、油菜籽和蓖麻籽为主的油料加工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0亿元、25亿元、35亿元。油葵产量保持全国第一。
小麦产业要重点发展专用面粉,积极发展食品牛成品和成品,进一步延伸小麦加工的产业链,大幅度提高食品工业的附加值。2005年以后,小麦年加工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
(五)马铃薯(蔬菜、瓜果)产业
马铃薯产业要培育和引进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能力,开发多元化产品。重点发展精淀粉、全粉和变性淀粉生产项目及薯条、薯片和膨化食品,提高附加值。马铃薯加工能力和加工产品的种类、数量要走在全国前列,保持全国第一。2005年、2007年、2010年,马铃薯加工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2亿元、25亿元、40亿元。
我区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及优质瓜果在国内及周边国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巩固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的同时,大力发展贮藏、保鲜、精选、包装、脱水和其他深度加工,培育绿色和知名品牌,依托产地批发市场和农牧民运销队伍,不断提高我区蔬菜、瓜果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到2005年、2007年、2010年,蔬菜、瓜果产值分别达到60亿元、80亿元、120亿元。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