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建设要上新台阶。按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要求,到2005年、2007年、2010年,主导产业原料基地带动农牧户占全区农牧户总数分别达到50%、60%、80%。农牧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所提供的原料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龙头企业的需要。
经营机制要实现新突破。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到2005年、2007年、2010年,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牧户占全区农牧户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40%、50%和60%,大多数农牧户基本摆脱单一、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
农牧民收入要创新水平。通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畜产品加工增值,增加农牧民就业,提高农牧民收入。2005年、2007年和2010年,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入分别达1000元、1300元和2000元,占同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7%、40%和46%。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将成为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加快发展六大主导产业
本着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发挥优势的宗旨,从我区实际出发确立主导产业。巩固提高目前已在国内市场居领先地位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我区乳、肉、绒产业和具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迅速扩张极具发展潜力、且成长性好的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粮油、马铃薯、饲料饲草、皮革皮毛产业;积极培育具有地区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特种生物资源、沙产业等新的龙头企业。确定乳、肉、绒(皮革、皮毛)、粮油、马铃薯(蔬菜、瓜果)、饲料饲草产业(特种生物资源及沙产业)为今后我区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重点。
(一)乳产业
支持乳品加工企业大力开拓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扩大乳品的市场占有率,使乳业成为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第一主导产业,巩固乳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05年、2007年、2010年,全区奶牛存栏分别达到240万头、300万头、450万头,牛奶产量分别达到500万吨、800万吨、1500万吨,鲜奶加工率分别达到94%、96%、98%,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00亿元、360亿元、600亿元。牛奶产量2004年达到并保持全国第一。
(二)肉产业
充分发挥我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草原绿色品牌,积极培育保健理念。以品牌整合现有加工资源,快速扩张规模,按照国际和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大力发展深、精加工,发展畜禽副产品制品和生物制药,提升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尽快提高我区肉类加工能力和水平。重点发展牛羊肉产业,全力打造几个全国知名品牌;加快发展猪、禽产业,使其成为区域性主导产业。2005年、2007年、2010年,肉类产量分别达到185万吨、230万吨、300万吨,肉类综合加工率分别达到55%、75%、85%,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00亿元、180亿元、300亿元;羊肉产量2004年力争达到并保持全国第一,肉类总产量2005年进入国内前10名,2007年以后在全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