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意见

  1.大力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畜牧业在我区农村牧区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尽快做强这一主导产业。一是稳定发展牧区畜牧业。认真执行草蓄平衡制度,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全面实行草场围栏,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切实加强牧区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大草原保护和建设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草原生态双赢的目标。二是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充分利用饲草料丰富的有利条件,全面推行合饲圈养,促进种养结合、农牧互补,推动广大农区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引导农户努力做到“三有”,即:有牲畜、有饲草料地、有青贮窖。大力推行规模化、模式化、专业化饲养,发展集约化经营;扩繁优良畜种,提高牲畜的个体生产性能;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加快周转,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到2005年、2007年、2010年,全区乳产量要分别达到500万吨、800万吨、1500万吨,肉产量分别达到185万吨、230万吨、300万吨,绒产量稳定在5000吨以上,农牧民从乳肉绒生产中获得的收入达到700元、900元和1300元。
  2.积极发展绿色特色优质高效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牧草,形成比例协调、效益突出的粮、经、草三元结构。围绕加工转化的需要,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品种,优化种植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围绕市场对绿色、特色产品的需要,积极发展油料、蔬菜、药材、林果、渔业、沙产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的生产。努力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规模,加快发展绿色特色经济。
  3.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和层次,延伸农畜产品产业链条。做好农畜产品加工增值这篇大文章。到2005年、2007年、2010年,全区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50%、60%、75%。
  (二)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加工增收
  农牧业产业化是推进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绿色环保、品牌知名,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农牧业产业体系。
  1.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紧紧围绕乳、肉、绒(皮、毛)、粮油、马铃薯(果、菜)和饲料饲草等六大主导产业,大力支持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大力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到2005年、2007年、2010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00亿元、400亿元、800亿元,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龙头企业辐射的农牧户数分别达到45%、55%、75%;农牧民人均从农牧业产业化中增收分别达到400元、700元、1400元。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