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尽管我区农牧民增收工作有不少制约因素,但是也面临着难得的良好机遇。一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我们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进一步开创农村牧区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基础建设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不仅农牧民从国家重点建
设项巨中直接获得收益,而且随着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必将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三是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必将有力地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和调整,为农村牧区实现减人增收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一批农畜产品驰名品牌和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对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四是我区具有资源、区位、地广人稀的优势,农牧业发展已有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必将加快农牧民增收步伐。五是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跳出农牧业抓农牧业、用工业思维谋划农牧业,以及工作思路和机制的创新,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
二、拓宽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农牧民增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基本政策,认其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化”互动战略,调整优化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
今后一个对期我区农牧民增收的预期目标是: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60元;2007年达到3100元,与全国差距明显缩小;2010年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围绕增收目标,强化增收措施
(一)优化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实现提质增收
提高一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发展牧区畜牧业,使畜牧业成为第一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到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70亿元,其中畜牧业增加值占到45%,农区畜牧业占全区畜牧业的60%;到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30亿元,其中畜牧业增加值占到50%,农区畜牧业占全区畜牧业的65%以上;到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20亿元,其中畜牧业增加值占到55%,农区畜牧业占全区畜牧业的75%以上。为此,第一产业要实现年均递增5%,畜牧业年均递增9%,农区畜牧业年均递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