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工医药产业基地。以铜化集团、淮化集团、安庆石化等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淮南煤资源优势,开展新型煤气化技术的研究。老装置改造升级和新产品开发相结合,以碳一化工和燃料化工相结合为主线,发展煤化工产品。推广新型高效催化技术及催化新材料、生物发酵技术,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和低毒高效的农用化工新品种、新剂型。应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加快发展化学原料药,实施GMP改造,选择市场前景好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和产业化。推进中药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尿素、磷铵、高浓度氮磷钾复合肥料比重。重点实施亿元以上项目87项,总投资340亿元,其中化工75项,总投资325亿元;医药12项,总投资15亿元。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25项,总投资17亿元。加快安庆石化总投资6.6亿元的煤代油项目进度;实施淮化集团总投资9.4亿元的老合成氨系统改造,并积极发展碳酸二甲酯、双氧水、水合肼等精细化工产品,尽快开工建设六国化工总投资7.2亿元的复合肥磷铵项目和佳通公司总投资9.3亿元的全钢子午胎项目。
(六)信息软件产业基地。以铜峰电子、铜陵三佳、38所及合肥软件园等为重点,扩大合资合作和技术引进,壮大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信息设备等产品的规模;加快集成电路专用技术、网络技术与设备、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开发应用步伐,实现信息化应用软件、工业自动化软件的产业化;发展数字接入器件、新型显示器件、敏感元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工薄膜及元器件规模达到全国前列。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3项,总投资62亿元,重点技术创新项目55项,总投资6.3亿元。
(七)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按“公司+农户”的模式和“品牌+集中度”的思路。结合资本运作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纺织、造纸、烟草、酿酒等行业的改造步伐,壮大粮油及食品加工业。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0项,总投资155亿元,重点技术创新项目76项,总投资10.8亿元。
纺织行业以华茂集团、淮北飞亚、淮北印染等企业为重点,加快棉纺锭更新改造步伐,力争形成300万锭棉纺生产能力。提高无梭织机等先进设备比重,发展高档面料、替代进口,推广高效、短流程、自动化印染技术及工艺。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和高附加值纤维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推进茧丝绸原料基地及高档面料改造,发展真丝复合纱、混纺纱及高档化纤仿真面料。实施华茂集团面料、国产新型棉纺成套设备实验基地项目和10万锭紧密纺技改项目。烟草行业围绕200万箱规模,进一步增强行业整体核心竞争能力,推广片烟投料、膨胀烟丝、烟草薄片,计算机叶组配方及物流自动化,提高高档卷烟比重;加快实施芜湖、蚌埠、滁州等烟厂制丝、卷接包及物流系统改造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