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社区公共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深入开展法治和德治教育,努力培育形成以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自制自律的行为规范、良好的社区参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为内容的社区公共精神,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十一)推进社区教育
积极发展社区教育。依托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市民学校和其他各类社区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转岗、下岗失业再就业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以及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以社区教育为载体,广泛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争取到2005年,全省有60%的城区、街道开展社区教育;到2010年,城市社区教育普及面达到80%,为构建我省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十二)美化社区环境
广泛发动群众,有效治理街巷路面和居民庭院的脏、乱、差,搞好社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作,营造整洁、优美、舒适、温馨的社区环境。到2005年,全省75%以上的社区达到县、区级以上绿化美化小区、文明小区标准;到2010年,全省90%以上的社区达到上述标准。
(十三)加强社区治安
社区设立警务室,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警力按每500—800户设1名民警的标准配备,并推荐社区民警参与所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的竞选。动员、组织社区单位、居民参与社区治安,健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社区矛盾纠纷。逐步建立专职社区安全保卫队伍和群防群治组织,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实施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确保社区秩序良好。广泛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宣传、安全防范、抵制毒品教育和归正人员、戒毒出所人员帮教工作,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和外来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争取到2005年,全省安全社区和无毒社区达70%以上,到2010年达90%以上。
(十四)加强社区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社区档案管理制度。把社区档案工作纳入社区日常工作内容之中,明确分管领导,落实管理人员,建立各项制度。社区居委会要把反映本社区工作活动、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集中统一管理,并充分利用这些档案,为社区管理、建设和居民服务。社区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党群、社区社会事务、社区服务、社区综合治安、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社区环境卫生、社区文化教育、社区社会保障等管理内容。有条件的社区可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争取到2005年,全省80%的社区建立档案工作;到2010年,全省所有社区都建立档案工作,大部分社区档案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